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脆弱性指数构建的探讨.pdf

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脆弱性指数构建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

摘 要 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气候和 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等社 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的大问题。基于此,气候变化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各个 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减缓其变化速度和变 化趋势的问题,展开了国际谈判。谈判主要围绕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采取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 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 面对已经产生的气候变化影响和将会产生的影响,各国应该如何适应。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减排温室气体是控制和减缓气候变化速度和 趋势的根本办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将来的必要手段。但减排的效果 不会马上表现出来,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而目前由于气候的变化,已经产生 了很多不利于人类的影响,而且在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内,还将继续产生影响, 甚至是更大的影响。在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如何适应已经产生的影响和将会 产生的影响,也应该被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对适应性的 关注也越来越多,而适应性落实到实处就是适应决策的提出和适应措施的实施, 其中,对实施对象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是适应决策提出的依据, 即通过对对象脆弱性的认识,来制定适应性决策和措施,并对措施是否有效进 行评估。脆弱性评估是适应性决策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为适应 性决策及其有效性的评估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脆弱性和适应性的研究开展了不少,但对该领域理论和实践 的研究还远不能满足当前的迫切需求。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气温升高,极端气 候事件频率、强度的变化,海平面升高等影响,如何增强适应能力,减少它们 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是当务之急。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类型多样,影响范围广泛, 增加了对脆弱性研究的难度;由于研究者的研究领域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研 究目的不同,对脆弱性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对脆弱性的成因有不同的认识,应 1 用不同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对结果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差异增加了脆弱性研 究的复杂性,同时也意味着脆弱性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对脆弱性评估方法的探索,丰富目前对脆弱性领域 的研究,并提供一种对脆弱性认识的思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综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脆弱性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适 应性和脆弱性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进程和重要性。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进展, 脆弱性研究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的领域也日渐增多。 (2)梳理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对脆弱性内涵的认识,归纳出对脆 弱性认识的共同点,即表明该系统、群体或个体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该系统、 群体或个体对外界的干扰和变化(自然的或人为的)比较敏感;在外来干扰和 外部环境变化的胁迫下,该系统、群体或个体易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或损害。 (3)对脆弱成因的研究。分人文系统的脆弱和自然系统的脆弱,对其之所 以会脆弱的原因进行论述。归纳出:人文系统脆弱的成因主要是环境胁迫(外 部扰动)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生态,结构,包括自身的政治、经济因素;自然系 统脆弱性的成因主要是环境胁迫和自身的结构,包括自身的不稳定和敏感。 (4)总结归纳了脆弱性评估的意义、性质、原则和一般技术路线,为实际 操作提供了参考的准则。 (5)根据对脆弱性内涵的挖掘和脆弱成因的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 借鉴物理学中的胡克定律,即描述弹簧弹性系数的表达式,发掘弹性系数和脆 弱性的关联,在一定的改进后以此为基础构建脆弱性量化的表达式,即脆弱性 指数的表达式。 (6)依照脆弱性评估的一般技术路线,通过具体的操作,对构建的脆弱性 指数表达式进行实际运用,并尝试对评估结果进行了解释。 (7)对同样的评估对象,用传统的评估方法构建的脆弱性指数,再次进行 操作,并根据结果的差异尝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8)对本文所提出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 出对进一步改进的看法。 总体来看,本文的成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