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原菌转gfp 基因及其转化子生物学特性研究.pdfVIP

香蕉枯萎病原菌转gfp 基因及其转化子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删除的内容: 1 香蕉枯萎病原菌转 gfp 基因及其转化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 李燕丹2 1 1 1 2 ,肖荣凤 ,刘波* ,许文耀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2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福建 福州 350002 ) 摘要:【目的】用原生质体法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Foc-3076 菌株进行gfp基因标记,研究转化后菌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以及在香蕉植株中的侵染特性。 【方法】用PEG介导原生质体法对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转化,初步研究转化后菌株的生物学 特性,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香蕉盆栽苗内标记菌株的侵染特性。【结果】成功地采用 gfp基因标记了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3076菌株。标记后的菌丝形态、孢子形态、厚垣孢 子与亲本菌株形状相同,且在紫外光下都呈现绿色荧光。PCR验证表明,目的基因已转入到 Foc-3076菌株。且标记后菌株较之原始菌株的抗潮霉素能力大大增加。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 继代培养6代,转化子仍然保持强烈的绿色荧光。gfp基因标记前后的菌株在培养的菌落形态、 最佳pH值、菌丝生长速度基本一致,及其致病性也基本一致,均达到90 %以上。激光共聚 焦显微镜扫描香蕉盆栽苗内标记菌株,观察到标记病原菌侵入植株体内是以孢子萌发或菌丝 体从根部侵入植株体内,主要是从根尖或是在侧根的形成点进入植株体内并就此在根皮层细 胞间生长,菌丝主要分布在寄主的细胞间隙,寄主细胞保持完整性。而后沿着纵向扩展到在 导管中向上生长至植株的假茎顶部。【结论】融合gfp基因在标记尖孢镰刀菌中的表达高效稳 定。导入的基因对宿主的生长特性和致病性没有影响,并能用于香蕉植株体内检测。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生物学特性;侵染;激光共聚焦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Agent of Fusarium Wilt of Banana ,with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Gene Li Yan Dan2,1 1 1 2 , Xiao Rong Feng , Liu Bo ,Xu Wen Yao (1.Institute of Agrobiological Resouces,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China;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nsform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strain with gfp gene by protoplast methods.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tagged strains and the wild type srtain we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gfp-tagged srtain was used to mark this fungus in order to visualize and analy

文档评论(0)

fengyu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