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电流损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3 电击伤与电击死 5.3.1 概 念 电击伤: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称为电击伤。 电击死:因电流作用导致人体死亡称电击死。 电击死的流行病 学 每年触电死亡人数占其总伤亡人数的34%,触电重伤人数占总伤人数的33.9%。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7:1); 青壮年占3/4; 工人、农民占73.67%,以未经过安全用电知识培训的青年电工及非电工专业人员占绝大多数。 380V以上电压触电占63.56%,380V以下电压占 36.41%, 少数为高频触电、直流电器触电及医疗设备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生理作用 电解作用 电热作用 电机械作用 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 双相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接触电压触电 高压弧光放电触电 静电触电 电压 24V时可认为是安全电流; 220-250V低压电常因致命性心室纤颤而死亡; 500V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500V直流电比交流电危险; 1000V称为高压电流,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呼吸器官,可抢救存活,但也有因电烧伤死亡; 电阻 人体电阻较大部位:为手、足等角质层厚处,可因电热作用出现电流斑、电烧伤等; 人体电阻小的部位:为血液、周围神经,电流易通过这些地方形成环路,从而造成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电流作用的时间 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死亡率越高; 高压电0.1秒不死亡,1秒死亡; 电流通过机体的途径 单极联接(人—电—地):意外多见 双极联接(人—电—人): 常见于他杀或自杀 手—足手—手足—足 机体的状态 敏感性高:冠心病、动脉硬化、贫血、激动、甲亢、肾上减 敏感性低:休克、昏迷、麻醉 个体差异 电刑 头—骶部相连; 局部生理盐水浸润; 通交流电; 150HZ; 350V 30-50秒; 5.3.3电击死亡机制 心脏室颤: 窒息:外周性,中枢性 中枢神经损害:延髓生命中枢受损,全身性神经麻痹。 电烧伤致疼痛、失血、失液性休克。 广泛肌肉组织受损,导致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亡。 骨折致脂肪栓塞。 机械性损伤。 溺水。 5.3.4电击死尸体征象 外表征象 电流斑 多见于手、足电阻较大部位 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色黄褐、边缘凸色白 似火山口,质硬边界清楚 镜下凹处表皮各层融合,凸处角质层疏松分层;表皮真皮裂隙,真皮胶原纤维变性坏死;表皮细胞核极性化形成所谓核流,沿电流走向排列成栅栏状,或呈长钉状伸入真皮深层。 皮肤金属样化 由于电热作用局部高温,金属导体溶化、汽化,金属离子沉积于皮肤组织深处。 呈现出与金属导体一致的色泽,如铜—绿褐,铝—灰白,铁—灰褐等。 ? 电烧伤 电热作用引起 电烧伤的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极为分明; 严重者可使骨骼中无机盐成分熔化成白色小滴状颗粒,称骨珍珠。 电烙印样改变 电流斑、表皮剥脱、电烧伤、皮肤金属样化常于导体接触面的形态一致,这种一致性改变叫电烙印样改变 电流出口 多位于足底或下肢,形态与电流斑相似,但因电流的暴炸作用,局部损害较重,没有皮肤金属样化改变也是区别于电流斑要点之一。 电击纹 由于电击使血管麻痹,血管扩张充血,在皮肤表面见树枝状条纹,称电击纹 持续的时间短,很快消失 内部征象 一般窒息征象:结膜充血出血,心血不凝,内脏充血,表面淤点样出血等。 心脏:心肌纤维波浪样改变,收缩带样坏死,心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极性化,血管壁坏死;窦房结处纤维扭曲变形、断裂,纤维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中枢神经:神经元肿胀、变性、坏死,时间较长者可见胶质细胞反应。可因机械性作用致局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淤血、水肿,透明膜形成。 5.3.5 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是否电击 如果在尸表检见有电流斑、皮肤金属样化、电烙印样改变等(其中电流斑有决定性意义)则可确定曾受过电击。有内部表现则进一步支持电击死诊断。 电流斑的意义:有则可确定电击,但它不是生活反应,不能鉴别生前或是死后电击。没有也不能否认电击,因为在导体与人体接触面大时可不形成电流斑,如在水中触电,手掌潮湿时,或在电压较低时,如200V电压只有1/3出现电流斑。 二.是否生前电击 1.? 生活反应:电击处真皮肿胀、出血、坏死等。 2.? 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生前电击时呈阳性反应,并随电击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阳性增强。 3.? 刚果红、普鲁兰染色: 值得一提的是,电击死十分迅速,既使是生前或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