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束 * 不同温度类型的细菌生长范围 * 二.pH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重要因子 pH三基点 介质pH影响营养物质的可给态和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细胞膜的电荷性质、细胞膜的稳定性及细胞膜的物质吸收能力,使蛋白质变性或水解。 细菌的生长pH中性偏碱,真菌的生长pH偏酸。 控制环境pH可用于调节微生物代谢的部分方向—工业发酵的手段之一 微生物生长阶段以及碳源、氮源代谢中的pH变化在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和发酵上的意义。 嗜酸性微生物、嗜碱性微生物、嗜中性微生物。 * 某些原核微生物的最适、最高和最低生长pH * Neutrophiles = pH 5.5 to 8 optimal Alkaliphiles = pH 8.5 to 11.5 Acidophiles = acid pH optimal (1 to 5.5) Extreme alkaliphiles = optimum pH 10 or greater 不同细菌所适应的pH范围 * 三.氧 不同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 1.好氧微生物:专性好氧微生物,微好氧微生物,二者在培养基的生长区域不同; 2.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无氧发酵,具有二套酶系统,生长区域遍布培养基; 3.厌氧微生物:缺乏呼吸系统,分严格厌氧微生物和耐氧厌氧微生物; 氧对这类微生物毒性作用:H2O2、O2-、OH.等 4.耐氧菌:可在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不具呼吸链,靠发酵获取能量,分子氧对其无害,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等。 * 超氧离子的酶促反应 * 水活度Aw对原核微生物生长的影响a:大肠杆菌 b:葡萄球菌 c:光细菌 * Section 4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部的微生物永久丧失生长能力的措施;如:高温、高能辐射等 2.消毒disinfection:采用温和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外或内部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如:巴氏消毒、化学消毒剂等 3.防腐antisepsis: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如:低温、干燥、密闭、防腐剂等 4.化疗chemotherapy: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如:抗生素、磺胺 * 二.物理杀菌之一:高温 1.高温杀菌种类 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灭菌等) 1)干热灭菌法dry heat:电热烘箱160℃for 2 hrs(玻璃器皿);火焰灼烧(接种环)。 2)湿热灭菌法moist heat:营养细胞60℃ for10 min;酵母和真菌孢子80℃;细菌芽孢121℃ for 20 min。 ① 巴氏消毒:63℃for 30min或72℃for 15sec;用于食品中的病原菌消毒; ② 煮沸消毒:饮用水消毒;芽孢和HBV可存活。 ③ 间歇灭菌: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80-100℃for 30min,37℃保温过夜,重复三个轮次。 ④ 高压灭菌: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机构、发酵工厂的设备器材灭菌。 * 2.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因素 1)灭菌物体含菌量的影响 含菌量越多,所需时间越长; 2)灭菌釜内冷空气的排空程度 3)灭菌对象pH的影响 pH6.0-8.0时,微生物不易死亡; 4)灭菌对象体积的影响 主要影响热传导速率。 3.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 1)形成沉淀:多肽类、磷酸盐、碳酸盐等; 2)破坏营养,增加色泽(氨基糖、焦糖等); 3)改变培养基的pH 一般是下降。 防止以上有害因素的措施:过滤除菌;分别灭菌后混合等。 * 三.物理杀菌之二:辐射 1.紫外线 100-400nm,有效杀菌范围是 200-300nm;最佳杀菌波长为265nm。 紫外杀菌的基础是它可被生物大分子吸收,导致变性失活,如DNA的嘧啶二聚体。 紫外杀菌的光复活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指导 紫外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为强杀菌剂。 紫外为非电离辐射,可提高被照物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能级,但不引起电离。 * 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之一:形成嘧啶二聚体 * 紫外损伤的光修复 * 2.电离辐射:X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但杀菌射线为X和γ射线。 电离辐射为短波辐射,具有足够能量逐出分子中的电子而使之电离。 电离辐射的杀菌作用是引起环境水分子和细胞水分子在吸收能量后电离产生自由基,并与细胞生物大分子反应使之失活。 H20 → H20+ + e- e- + H2O → H2O- H20+ → H+ + OH. H2O-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