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木兰诗》伴你学.docVIP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木兰诗》伴你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木兰诗》伴你学 一、目标定位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读准下列加点字音:可汗(hán ) 鞯(jiān )胡骑(jì ) 戎机(róng )  朔气(shuò ) 金柝(tuò )  2.通假字 大意疏通 1.《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难点突破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认识一个字: 杼zhù ①筘②古代也指织布的梭:机梭。木部左右结构。注意与“抒情”的“抒”字区别。 掌握一个词: 但 ①仅;只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②只是;不过。欧阳修《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③徒然;白白。班固的《汉书食代志下: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但赊之。④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品味一句话: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揣摩一个点: 情节曲折动人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有戏剧性。比如,那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思、那十年征战浴血疆场的建功、那拒拒赏辞官还乡团聚的淳朴、那伙伴见木兰是女郎的惊忙,等等。这些情节结构扣人心弦,让人时而担扰,时而紧张,时而感叹不已,时而忍俊不禁,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背诵一联诗:自恨罗衣格诗句,举头空劳榜中名——晚唐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她并非无能之为“使一男子,必有用之才”(《唐才子传》可是,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子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机缘,而罗衣女子无论有何等才学,也不能够攀贵折枝,有所作为,无奈落得望洋兴叹。此诗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身为男子而参加科举,内里却蕴含着对那个埋没女子聪明才智的社会现实的怨怒,其深刻的含义,一般围怨之作无可比拟。 中考链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