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在陶瓷美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0卷 第 4期 中 国 陶 瓷 Vol.40 No.4 2004年 7月 CHINA CERAMICS July 2004 陶瓷艺术 “浅绛彩”在陶瓷美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汪 春 麟 (景德镇古窑, 景德镇 333001) 摘 要:介绍浅绛彩在陶瓷美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发展过程,浅绛彩发展现况。 关健词:浅绛彩,徽州画派,陶瓷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42(2004)04-0061-02 何谓 “浅绛彩”? “浅绛”原是中国画的一个术 间门派,行规严格,对技艺的传授十分保守,徽帮界 语,是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用淡绿,淡赭的水墨彩料 入陶瓷行业在时间上落后于都昌、丰城、波阳等地域 绘作的国画,当移植到陶瓷彩绘上来后,“浅绛彩”便 的人,在先来后到的秩序上没有先入为主的主动优势, 是专用名词。它是清末民初流行的一种浓淡相间的黑 各行业带徒学艺的种种限制,都把徽帮人置身于大门 料,在白瓷釉上钩线描纹,再填染淡赭、淡绿、淡黄、 外。使他们的生活极为艰苦,有些人做起瓷器生意的 淡紫、淡兰瓷用颜料,经500—600度烧成的彩瓷。由 二道贩子,在偏僻地段摆摊设点,或挑货郎担游走四 程门画派、皖南画派艺人从元代黄公望浅绛国画移植 方。“徽州帮”客在异乡,形成了乡帮乡,穷忙穷的民 至陶瓷上来的。他们运用国画技法在瓷上大写意,小 风,在 “徽州会馆”(现市第一小学内)的头领们与其 写意或工兼写,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及 他会馆的协调下,由“徽帮”中早年在家乡学习过黄 陶瓷书法,最初的瓷相多用 “浅绛”黑料描绘 (“浅绛 公望 “浅绛”国画的弟子们生起头,他们背水一战,另 彩”彩料绘瓷相极少)。 起炉灶,将黄公望 “浅绛”国画用料试配陶瓷用料,在 “浅绛彩”为何在景德镇兴起? 《景德镇陶录》中 瓷上彩绘,居然成功了。这主要创立者就是程门画派 记载:“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匠从八方来、器成 的领袖程门和皖南画派领袖汪藩。这在当时的景德镇 天下走。”景德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然环境和人 陶瓷界引起哗然,认为这简直是个奇迹。许多资深的 文精神,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古老的典型的移民城镇之 红店业主纷纷反过头来向徽州人讨教 “浅绛彩”的绘 一。直至改革开放的现代,这种广纳百川,吸引人才 法。这批 “徽州帮”为了站稳脚跟,必须与多数红店 的优秀传统更加突出显现出其优越性,景德镇至今还 老搞好关系,便向他们传授 “浅绛彩”,而红店老也向 是一个开放型的移民先进城市。自古至今,景德镇的 徽州帮传授其他彩绘技艺,这就是:“浅绛彩”中的艺 陶瓷艺术,浮梁茶文化在商贸流通中扩大了景德镇的 人,同时也绘古彩、粉彩、青花的原因。这样时间一 知名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更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 长,物之本然,事之实然,理所当然地徽州帮就融入 术的提高和发展,在对外交涉中陶瓷、茶叶越来越多 了景德镇陶瓷界了。而且又以 “浅绛彩”的优势后来 的国家都进一步了解了瓷都—景德镇。 居上,独树一帜。 “自古经商徽为先”,徽即安徽,对皖祁门,黄山, 自明代开始,景德镇瓷业已出现了北艺南迁,有 黟县等赣、浙临县,古称徽州。他们为生计经商于全 北白南青一说。这就给景德镇 “集全国名窑之大城,汇 国各地,乃至国外。在明末清初时,不少徽州人迁徒 各地技艺之精英 “的历史机遇,景德镇明代以青花为 到浮梁山区落户,他们务农、种茶为主,还有不少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