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继承发扬或割断重以武义县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发展为例.pdf

乡村文继承发扬或割断重以武义县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发展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 12 月 社科纵横 D ec, 2008 总第 23 卷第 12 期 SOC IAL SC IENCES REV IEW VOL. 23NO. 12 乡村文化 :继承发扬或割断重组 ? ———以武义县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发展为例 孙亚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北京  100081)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武义县乡村文化成功更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事实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 , 即乡村文化 秉承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根植于土地之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简单化地实行去乡村化 ,割断它与传统文化和土地的联系 。 而是要从农民本身的利用和精神出发 ,因势利导 ,在继承传统乡村文化的同时对之进行更新 ,使之发扬光大 。 【关 键 词 】乡村文化  武义县  城市文化  更新 中图分类号 : G12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 9 106 (2008) 12 - 0045 - 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人们首先联想到整齐的村舍 , 1. 乡村文化观念的内涵 干净的街道 ,发展的经济 。往往这些物化标准带来的价值 谈到文化活力不能不了解乡村文化观念 。乡村文化观 判断恰恰背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中国在过去 念主要指积淀在乡村地区的人们意识 、心理中的自觉和不 20 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超过 8% 的奇 自觉形成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道德情操 、审美趣味、宗教 迹 ,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付出了昂贵的生态成本和文 感情 、民族性格等 。乡村文化观念是在乡村文化环境中形 化成本 。现在新农村建设一个重点就是要竭力避免这种现 成的乡村文化的灵魂 。几千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 象的发生 。如何避免 ? 笔者在浙江省武义县的所见正给我 形成的观念 ,时至今 日依然发生作用 ,使今天的人仍囿于这 们启示 :要注重发扬乡村文化活力 ,打造文化竞争力 。 些思路来思索问题 。乡村文化观念不在于人们是否自觉认 一 、文化及其价值观念 同和承认它 ,而在于它已经成为人们心理结构的主成分 ,千 一般认为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 百年来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感情 、行为活动一直起着制约作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这个意义上 “文化 ”是和 “自 用 ,并由有意识进入无意识 ,形成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影响 然 ”相对的 ,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行为文化和制度文 行为活动 、情感思想 ,表现风俗习惯 、生活关系等等 [2 ] 。 化四个方面 。后面三个层面可以统称为非物态文化以和物 2. 乡村文化观念的积淀 : 以武义为例 ① ( ) 态文化 即物质文化 相对应 。而乡村文化指的正是非物 就武义县而言 ,它的乡村文化观念是慢慢积淀 , 由无数 态文化 。而作为文化最核心部分的价值观念不仅影响社会 文化的支流汇聚而成的。首先对武义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 效率 ,并通过逆向作用 ,在影响发展主体的同时 , 以发展主 响的应推明招文化 。明招文化是武义历史上最灿烂的文 体为载体和中介 ,影响区域性 、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 化 ,也是构成武义丰厚文化底蕴的最重要基石 。明招文化 力 ,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 ,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指的是发祥于明招山 , 以明招寺为主基地 ,始于南宋时期巩 因素和道德论理基础 。这正是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意 庭芝 , 以吕祖谦为核心 , 由吕祖俭及其他学者继承 ,众多学 义上受制于人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水平的原因所在 。文化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