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李宇庆1,陈 玲1,仇雁翎1,赵建夫1,李金柱2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
摘要:选取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背景值样品,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化工区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1.5%和36.7%,说明元素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Cr 、Cu、Ni和Zn等4种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两者分别占总量的41.4%、58.9%、31.4、32.5%和45.9%、31.5%、57.4%、52.3%;而Pb则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占总量的87.8%;元素形态分析表明Cr、Cu、Ni、Zn和Pb这5种元素相对比较稳定。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毒性
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2-0154-02本研究以上海化学工业区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Cd、Cr、Cu、Ni、Pb和Zn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化学形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AA-65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ICP 2070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美国Baird公司)。
实验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由美国Millipore公司的纯水设备随时制备提供。
1.2 样品预处理和形态分析实验
土壤样品采集自上海化学工业区表层土壤,具体采样情况参见文献[1]。样品经风干、磨细过100目筛后备用。
形态分析实验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2]进行Cd、Cr、Cu、Ni、Pb和Zn的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1)可交换态:2 g试样中加入16 ml 1mol/L的氯化镁(MgCl2),室温下振荡1 h,离心10 min(4000 r/min),吸出上清液分析。
表1 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化学形态 w(Cd)
/(mg·kg-1) w(Cd)占
总量/% w(Cr)
/(mg·kg-1) w(Cr)占
总量/% w(Cu)
/(mg·kg-1) w(Cu)占
总量/% w(Ni)
/(mg·kg-1) w(Ni)占
总量/% w(Pb)
/(mg·kg-1) w(Pb)占
总量/% w(Zn)
/(mg·kg-1) w(Zn)占
总量/% 可交换态 0.137 41.5 2.69 3.9 0.251 1.3 0.382 1.5 0.223 1.3 0.142 0.2 碳酸盐结合态 0.032 9.7 2.39 3.5 0.294 1.5 0.319 1.2 0.197 1.2 0.156 0.2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0.121 36.7 3.61 5.3 1.30 6.8 2.24 8.5 0.08 0.5 12.7 14.8 有机结合态 0.040 12.1 28.4 41.4 11.2 58.9 8.27 31.4 15.1 87.8 28.0 32.5 残余态 0.030 31.5 45.9 5.97 31.5 15.1 57.4 1.57 9.2 45.1 52.3 累计全量 0.330 100.0 68.6 100.0 19.0 100.0 26.3 100.0 17.2 100.0 86.1 100.0 实测总量 0.338 65.6 19.4 27.4 16.8 88.6 回收率/% 97.6 104.6 97.9 96.0 102.4 97.2
(2)碳酸盐结合态:经1处理后的残余物在室温下用16 ml 1mol/L的乙酸钠(NaAc)提取,提取前用醋酸(HAc)
把pH调至5.0,振荡8 h,离心,吸出上清液分析。
(3)铁锰氧化态:经2处理后的残余物中加入16 ml 0.04 mol/L 盐酸羟胺(NH2OH·HCl)在20%(V/V)醋酸(HAc)中提取,提取温度在96±3 ℃,时间为4 h,离心,吸出上清液分析。
(4)有机态:经3处理的残余物中,加入3 ml 0.02/L硝酸(HNO3)和5 ml 30%(V/V)过氧化氢(H2O2),然后用硝酸(HNO3)调节pH至2,将混合物加热至85±2 ℃,保温2小时,并在加热中间振荡几次。再加入5 ml 过氧化氢(H2O2),调pH至2,再将混合物放在85±2 ℃加热3小时,并间断振荡。冷却后,加入5 ml 3.2 mol/L醋酸铵(NH4Ac)的20%(V/V)硝酸(HNO3)溶液中,稀释到20 ml,振荡30 min。离心,吸出上清液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