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赫哲族鱼皮服饰审美与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pdfVIP

试析赫哲族鱼皮服饰审美与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20 10年第 1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 20 10 J ou rna l of B eif ang E thn ic Un ivers ity Gen N o91  总第 9 1期            试论赫哲族鱼皮服饰审美与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孔 德 明 (吉林大学 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 12) 摘  要 :鱼皮服饰是北方渔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有形智慧之物 ,它一方面演绎了 “实用 ”与 “审美 ” 相统一的与生产样式不分离的生活艺术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特定的民俗样式 、宗教信仰与审美情感 。 关键词 :渔猎文化 ;赫哲族 ;鱼皮服饰 中图分类号 : J52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6627 (20 10) 01 - 0071 - 06 一 、渔猎经济为鱼皮文化创造了契机 赫哲族是世代聚居于中国东北地区三江流域的土著民族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因其长期以渔猎 经济为特征 ,食物以鱼肉为主 ,又以鱼皮为衣 ,故在历史上多以 “鱼皮部落 ”称之 。同古代北方其他 ( ) [ 1 ] 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是 ,赫哲族虽属 “渔猎经济 ”,但更侧重于 “渔 ”狩猎次之 。在以 “夏捕鱼作 粮 、冬捕貂易货 ”为主的生计方式中 ,除了倍受重视的 “打冬围 ”及间或其他季节的狩猎活动外 ,可 以说渔业活动占据了赫哲人全年的大部分时间。即使在冰冻三尺的严冬 ,赫哲人依然不曾间断于 冰上的捕鱼活动 ,足见赫哲族的渔业生产年复一年地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始终 。 ( ) 在三江阔水中 ,生活着近百种鱼类 据相关人员统计 ,三江平原水域中共有 77 种鱼 ,其中有 ( ) ( ) 举世闻名的大马哈鱼 鲑鱼 、鲟鱼 、鳇鱼以及哲罗鱼 、乌苏里白鲑 俗称雅巴沙 、兔子鱼 、白鱼 等珍 ( ) ( 稀北方冷水性鱼类 。在这些鱼中 ,大马哈鱼 乌苏里江的一种季节性特殊鱼种 、鲟鱼与鳇鱼 珍贵 ) ( ) 稀有鱼种 、怀头鱼 又名六须鲶鱼 体形较硕大 ,从几十斤、上百斤甚至到上千斤重不等 ,还有乌苏 里江盛产的 “三花 、五罗 、十八子 ”等名贵鱼类 ,这些丰足的自然水产资源与完达山等山脉品种繁多 的野生资源 ,给予了赫哲人充沛的天然衣食之源 。由于赫哲族地处黑龙江 、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三江 交汇之处 ,加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已是人类悄然遵循的生存规律与自然法则 。因此 ,在特定的 自然地理环境中 ,这川流不息的 “三江 ”便成为赫哲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 。 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先生认为 : “要把握一个民族文化的真髓及其发展过程 ,必须首先了解这 [ 2 ] ( 11) 个民族得以繁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 三江平原的 “滔滔江水 ”与 “莽莽高山 ”成为赫哲人 生存与发展的良好 “自然场 ”, 同时也是渔猎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而维系生存的频繁渔猎生产活 动 ,也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