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名的日译与饮食文化传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第2期 长春大学学报 V01.23No.2 2013年2月 JOURNAL0FCHANGCHUNUNIVERSITY Feb.2013 中国菜名的日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吴佳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佛山528333) 摘要: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菜名日译时采用直译、音译、注释、意译、借译等五大基本原则和 方法,阐述了其文化可译性。事实证明: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恰当的翻译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中国菜名;日译;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rS97l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3)02—0249—04 饮食文化无疑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个文化传通、融会、碰撞 的过程。中国饮食文化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非体系性与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几乎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 吸纳、融入或整合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 近代日本饮食文化经历了“美国热”,而中国菜在日本也相当普及旧J。明治时期肉食的解禁与中国饮食 在体系上的悠久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内涵上的丰富性、成熟性等因素促使中国料理进入全面传人时期。这 其中不乏日本学者通过文字形式对中国菜的大力宣传。然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尽可能的 突破文化限度,真实准确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翻译的研究,从而较好的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这是 本文探讨的重点。 1 中国菜名日译 中国菜名浓缩了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和地方特色,折射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饮食文化。正 所谓“美食配美名”,中国菜品命名主要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两类。写实法如实地反映出菜式的原料搭配、 刀工火候、烹饪调味以及摆盘器皿等,重点突出菜品的主料名称;而趋吉避讳、去俗求雅的文化心态是写意法 菜名命名的心理基础,它注重“形、音、意”方面的意境美,往往可以激发食欲、耐人寻味旧1。从翻译的角度可 总结出以下原则与方法。 1.1直译法 写实法在构词方面有以下特点,一般采用直译法。 (1)烹调法+主料:煎饺(烧善饺子)红烧牛肉(牛肉④酱油煮达办)烤鸡(烧誊岛) 水煮肉片(水煮∽叉乡/r灭)涮羊肉(羊肉④L窜求L专求)清蒸石斑焦(八夕④蒸L/物) (2)作料+主料:糖醋排骨(酢豚)辣子鸡(若羯④力、岛拐C于)椒盐赖尿虾(三/t3墟唐辛子炒幻) (3)配料+主料:腰果鸡丁(力三/工一于、y、y匕薅④炒幻)芹菜牛肉丝(七口lJ匕牛肉④细切I)炒幻) lJ (4)器具+主料:腊味煲仔饭(干L肉④土锅钣)竹筒蒸排骨(叉弋77④竹筒蒸L) (5)产地+主料:北京烤鸭(北京少、y夕) (6)配料+烹调法+主料:牛肉炒河粉(牛肉入I)烧善乡彳灭又一F,L/) 1.2音译法 音译法被视为语音层面的文化切入,正在被外国读者所接受。例如,日本人都耳熟能详的麻婆豆腐(7 夕t7口一灭)等。另外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人,尤其是随着中国饮食文化对日本饮食的不断影 响,中国的菜名在语义甚至语音方面的可译性程度会出现逐步变强的变化过程HJ。甚至一些独具地方特色 的小吃,如桂林米粉(桂林匕一77)、馄饨(T77夕7)、以及先前显为外国人接受的皮蛋(匕一夕7),都保 收稿日期:2012鹏一28 作者简介:吴佳艳(1983.),女,湖南郴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及语用学方面研究。 万方数据 长春大学学报 第23卷 留了汉语的原“声”状态,实现了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堪称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典范。这种翻译法体现 了汉语与日语的共融,也顺应了国际上日益升温的汉语热潮。 1.3注释法 中国菜中有不少习语、地名、人名、典故等文化元素。一些中式菜谱把一些寓意吉祥、美好、祝福的语言 来替代,尽量表达吉利、富贵、喜庆等色彩,从而使翻译变得繁复,其美学内涵几乎散失。怎样把握此类汉语 文化精髓,值得每位译者仔细推敲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