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 24 卷 第 1 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24 No. 1
2004 年 2 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Feb. 2004
《红豆》与《青春之歌》对爱情的双重理解
吴苏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50 年代小说《红豆》和《青春之歌》都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 ,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 ,写出
了丰富性和复杂性 ,是对当时“革命 + 恋爱”小说模式的反拨 。但那个年代的作家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 ,
她们的思想和创作都无法避开“为政治服务”的套路 ,爱情则成了神话 ,而且一旦背离了革命 ,将必然走向崩
溃 ;只有依附于革命 ,爱情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
【关键词】小说模式 ;政治意识 ;爱情 ;革命 ;《红豆》;《青春之歌》
( )
【中图分类号】I207. 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6873 2004 01 - 0062 - 04
宗璞的中篇小说《红豆》以青年人的爱情生活 革 、人类解放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 ,纵
来表现关于人的建设的主题 。主人公经过微妙而 然有些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 ,也只是一些粗线条
又痛苦的心路历程之后 ,意识到在个人感情 、爱好 地反映反对农村封建包办婚姻的 ,直到 1956 年 ,
之上还存在着伦理的规范 ,而在这种伦理规范之 “双百”方针出台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
下走上革命道路是不可改变的 ,否则 ,爱情的悲剧 自由发展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论争”,文
就是必然的。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虽以革 坛才开始出现一片生机 。《红豆》在探索人性奥
命历史为题材 ,但不以厚重的历史感取胜 ,而重在 秘 、表达真情实感上可以说是打破了文学创作中
讲述发生在一个女青年身上的爱情故事 。生活在 的禁区 ,并以知识分子的爱情为题材进行了大胆
30 年代的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不屈服于命运 , 由对 的尝试与创新 。作家宗璞极力响应“双百”方针的
家庭 、社会的个人反抗走上阶级革命的道路 ,在追 号召 , 以自己创作的实绩指出爱情是源 自于人类
求光明、真理的过程中 ,爱情由初生到破灭再到重 本能需求的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而这在仅仅把
建又一次告诉人们 :只有把个人同国家 、民族的命 爱情当作革命人生一部分的 50 年代来说是非常
运结合在一起 ,投身革命 ,个人的爱情才有前途 。 可贵的。杨沫的《青春之歌》无疑更是一部具有广
50 年代的这两篇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的 泛影响的“经典性”文本 ,这部反映一个女青年成
反响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时隔近半个世纪 , 回 长历程的长篇小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
首再读 ,我们发现这两个文本惊人地相似 ,其实都 的冲击波 ,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畅销
在诉说着同一个话题 :革命是爱情的支柱 ,爱情一 书 。同其它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相比,《青春
旦背离革命 ,将不可救药地走向灭亡 。 之歌》没有那么多严肃沉闷的阶级斗争内容 ,作者
一 、政治意识形态对创作主体的深刻影响 采用了通俗化 、可读性的手法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