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及原因初步分析.pdfVIP

2009年黑龙江省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及原因初步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农 业科学 2010(12):7O~71 Heilong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 ◆植物保护◆ 2009年黑龙江省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及 原因初步分析 赵秀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 学院 齐齐哈 尔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61006) 摘要 :介绍 了2009年黑龙 江省的亚洲飞蝗 的发生、防治情况 以及 亚洲 飞蝗 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习性 ,并结合气 象、发生地生境、植被等因素初步分析 了亚洲飞蝗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 :亚洲飞蝗 ;发生情 况;发 生原 因 中图分类号 :8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767(2010)12-0070—02 亚 洲 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igratoria 控制飞蝗为害,实现 “飞蝗不起 飞成灾、不扩散危 Iinnaeus)是飞蝗 (LocustarnigratoriaL.)的一 害”的应急防控 目标 ,黑龙江省政府及地方政府高 个亚种u],在我国分布在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 度重视 ,果断行动,采取了 “飞机与地 面防治相结 及东北地区和甘肃的河西走廊 ,以蒙新高原的低 合、专业队与群众分散防治相结合、普治与重点挑 洼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其分布区海拔高度一般 治相结合”的飞蝗防控策略,农垦和地方密切配 在 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 2000m,最低可低 合,短时间 内出动飞机 3架 ,实施飞防作业 26架 于海平面 154m(新疆吐鲁番 的艾丁湖湖畔)[3]。 次 ,出动湿地专用大型喷药机械 6台、机动弥雾机 亚洲飞蝗主要 以禾本科 和莎草科牧草为食,也喜 1596台、人力 11250人次 ,喷洒农药 19.3t,防 食玉米、大麦、小麦等作物,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 治面积近 2.7万 hm。次 。从发现、确认到 7月 22 种毁灭性害虫 ,一旦起飞,蔽空遮 日,所落之处 ,食 日主体防蝗工作完成 ,仅 7d时间,创造了国内快 禾一空 ,可造成大面积农 田、草原绝产绝收。2009 速灭蝗 的新纪录,有效控制了飞蝗危害 ,实现了 年 7月,黑龙江省西部局部地区暴发亚洲飞蝗 ,为 “不起飞、不扩散、不蔓延”的治蝗 目标。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首次发生。 2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 亚洲飞蝗的发生与防治 亚洲 飞蝗成虫较 东亚飞蝗 大,雄性 体长为 2009年黑龙江省亚洲飞蝗分为 3个发生区, 25.7~39.6mm,雌性为 45~55mm。群居型成 涉及 3个 县 和 1个 国营农 场 ,总发 生 面 积 为 虫体呈黑褐色且较 固定 ,头部较宽,复眼较大 ;前 2.11万 hm ,高密度核心 区面积 0.85万 hm 。 胸背板略短 ,沟前区明显缩狭,沟后区较宽平 ,前 其中,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境 内的农垦九三分局哈 胸背板 中隆线较平直,前缘近圆形 ,后缘呈钝圆 拉海农场发生面积 1.41万 hm ,与其相距 15km 形;前翅较长 ,远超过腹部末端 ,后足胫节淡黄色。 的龙江县哈拉海乡的发生面积 0.03万 hm ;大庆 散居型成虫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呈绿 市肇州 、肇源两县交界处 ,发生面积 0.67万 hm。。 色或黄绿色、灰褐色等 ,头部较狭,复眼较小;前胸 发生区均为湿地 ,植被为芦苇及部分碱草。高虫 背板稍长 ,沟后 区略高 ,中隆线呈弧状隆起 ,呈屋 口密度 区一般有蝗蝻 1000~2000头 ·m ,高的 脊状 ,前缘为锐角形 向前突出,后缘呈直角形 ;前 甚至达 i0000头 ·m 以上 ,蝗蝻所到之处芦苇被 翅较短 ,略超过腹部尾端,后足股节常为淡红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