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阻止她在临死的床上被武装政变者打人冷宫。
但经学并未因武则天之死而复元。唐代科举,明经科为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子弟人官的主要通道,九
经按字数分大中小三等,根据考生自选经典出题,用“贴经法”评分。考生只消熟背两部经典,得中十拿
九稳。相对于进士科,主试科目是赋诗作政论,要求知识广博又才华出众,中式的难易大相径庭。武则
天重进士,得中即予高官厚禄,而明经出身通常只授教官,位卑俸薄。即使贵族达官子弟,也视登进士科
为荣,以致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因而,经过安史之乱,经学没落,已催化民间的原教旨主义
思潮,撇开汉唐注疏直接追寻经传本义。
尤其雕版印刷术到五代已应用于九经印制。虽贫士也不难购读。因而教育普及必至的经学更新运
动,便在11世纪的北宋王朝到达高潮。
失败了,但由欧阳修为首的南国士绅,继续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再度促使宋神宗时代出现王安
石变法。
王安石拜相初就在太学实行三舍法,人学不拘出身,每试优等,升人上舍,便具有候补文官资格。他
自编教材,刊布《三经新义》,在诗书二经以外,特重《周礼》,认为其中“理财居半”,堪充经济改革的指
南。他认定孟轲是孔子的真传,而唐太宗将周孔之道改作孔颜之道,把颜回当作“先师”.是导致举朝学
人变作唯唯诺诺的学究的祸首。因此他要“变学究为秀才”,首倡在太学中尊孟轲为先师。
王安石尊孟,虽遭司马光作《疑孟》予以否定,却在变法失败后仍被政敌程颐奉作圭臬。朱熹完成
《四书》体系的建构,从而“孔孟之道”也粉墨登场。到明初制定四书五经考试的八股程式,所谓孔曾思
孟的道统,由此垄断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达五个半世纪。
晚清经学史家,无论廖平、康有为,还是章太炎、刘师培,都将宋明理学拒诸经学门外。皮著《经学
历史》,称北宋开始“经学变古时代”,至元明“积衰”,到满清而“复盛”。那是皮相之说。在我看来,经
学是中世纪中国列朝的统治学说,它寄生的躯壳,就是自汉至清的君主专制体制。这个体制不断变形,
因而改变形态。
不待说,只要中世纪式的独断体制仍在变形,那么经学也会借尸还魂,如周予同师所揭露的,穿上中
山装,出现“幽灵的啸聚”。不过清末以后百年的经学史,已非我考察的范围。
2009年7月14日草,七日后改
漫谈《诗经》的翻译
乐黛云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诗歌是不是可译的?
《诗经》是五经之一,分风、雅、颂三部分,都是诗。郭绍虞先生认为,风相当于抒情诗(普通传诵的
颂相当于戏诗(即祭祀时的颂歌)。翻译《诗经》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诗是不是可以翻译的?”中国有
许多人,特别是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往往认为“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他们
面临着一个两难处境:一方面中国古典诗歌是真正“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需要保持其“原汁原昧”;另
一方面,又希望它能被世界人民所欣赏。除非全世界人民都学通了古汉语,否则这就无法做到。这种想
11
万方数据
法在国外也不乏知音。例如美国当代诗人佛洛斯特说:“翻译中丢失了什么,什么就是诗!”诗歌一经翻
译就死了。
另一种方式趋于圆满。“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诗歌的最高境界恰在于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因此,再
伟大的诗人,再伟大的诗作,都需要同样伟大的读者和译者的合作。本雅明认为:“一首诗的生命像一
个人一样,是一个历史存在,可是,借助翻译,它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获得来生,走向持存;而且,任何一种
民族语言都是有缺欠的,而诗歌的最高境界正是那不可言说或妙不可言的,其妙境或可因翻译而走向圆
满。”
哈佛大学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宇文所安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时常有中国学生以不相信的口气问他:一
个外国人怎么能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他总是反问道:那么,你觉得一个中国人能理解托尔斯泰或者莎士
比亚吗?得到的回答总是,当然能啊!他深为感慨地说:“现代中国似乎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西方的
文学是讲述普遍人性的东西,所以人人可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则仅仅属于古代,而且仅仅属于中国古
代,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很僵化的东西,放在由中国所独家拥有的过去。如果这样想的话,这个文学传统
就死了。这其实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