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卷 第 11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01.23 No.1l
2009年 11月 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 Nov.2009
文章编号 :1003—7578(2009)11—077—06
近 13年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康 玲 ,孙 鑫 ,侯 婷 ,沈建国 ,郭瑞清
(1.内蒙古 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 010051;2.山东省气象局,济南 250031;
3.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呼和浩特 010051)
提 要:利用 1995—2007年 l3年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测站的沙尘暴、能见度、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确定
了不同范围、不同强度沙尘暴标准,给出了特强、强、次强和弱沙尘暴 日的个例谱;对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近 13年内蒙古地区有5个沙尘暴多发中心,强和特强有2个高发区。年变化显著,1995年
沙尘暴开始减少,1999年开始增加,2001年达到最多,之后开始减少,2003年沙尘暴次数最少,2004年开始呈
波动增加趋势。在一年内,沙尘暴、强和特强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4月份最多,沙尘暴下旬相
对集中,上、下旬是大、小范围强和特强沙尘暴易发时段。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沙尘暴;强和特强沙尘暴 ;标准;特征
中图分类号:P445 .4 文献标识码 :A
内蒙古地区地处中亚中高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区之一。内蒙古地区自西向东
分布着9个沙漠和沙地。它们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浑
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大部分区域地表干旱,植被稀少,而且 内蒙古地
处我国北疆,是各路冷空气入侵我国的必经之地,当大风过境时为沙尘暴形成提供 了动力条件。因此,内
蒙古地 区是中国西北华北沙尘暴高发 区之一。也是主要沙尘暴源地之一。
刘景涛等 研究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有3个强和特强沙尘暴多发中心,强和特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和 日变化显著,70年代和60年代次数最多,强度也最强,80年代开始减少,强和特强沙尘暴集中
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庞万才等 研究表明:内蒙古东部有3个沙尘暴多发中心,沙尘暴60年代次数
多,90年代少,沙尘暴各季均有发生,春季3~5月份最多。文中利用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测站 1995~
2007年沙尘暴资料,对发生在近 13年该地区的沙尘暴作进一步统计分析,作为对我区沙尘暴研究工作的
补充,也将进一步认识近 l3年来内蒙古地区沙尘暴分布特征。
1沙尘暴的标准
对沙尘暴强度的等级划分,一般采用能见度和风速两个指标。但对内蒙地区而言,因风速标准太高或
把风速作为必要条件会漏掉一些能见度~50m的灾害严重的特强和强沙尘暴和能见度≤lO00m的弱沙尘
暴天气,这与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分布着上述4大沙漠和5大沙地,且土地严重荒漠化,加之干旱少
雨,及易起沙造成。 目前,有器测能见度既连续又稳定 j。专家研究表 明 ]:主要以地面能见度来区分
不同沙尘天气,能反映不同沙尘天气对大气含尘量不同物理本质。区分方法简单、客观、科学。因此,文中
用能见度来确定沙尘暴强度。中国气象局沙尘暴强度等级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版)根据能见
度将沙尘暴分为三个等级,即沙尘暴500m 能见度≤1000m、强沙尘暴50m 能见度~500m、特强沙尘
暴能见度~50m。同时考虑沙尘暴致灾的严重程度,将沙尘暴分为四个等级:弱沙尘暴 500m 能见度≤
1000m、次强沙尘暴200m 能见度~500m、强沙尘暴50m 能见度~200m、特强沙尘暴能见度≤50m。
为统计方便分别定为0级 、l级 、2级和3级。规定能见度小于50m、100m、200m、300m、400m、500m、600m、
收稿 日期:2008—9—27。
基金项 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108)资助。
作者简介:康玲(1957一),女,呼和浩特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 78·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