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pdfVIP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第 1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OO9年 1月 、,o】.28 No.1 Joun~l0fCl】all 曲NonmlUniversity(HumanltlesandS0cialSciences) Jan.2009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 孙浩宇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但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战乱和 动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 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 民爱物情怀, 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 [关键词】杜甫;报国忧民意识;思想意蕴;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2o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08—178x(2009)01—11073—05 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停止对理想家园的追 寻。战乱和动荡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 情怀,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本文沿着对杜甫 “理想家园”的阅读思路 “报国忧民——理想家园”,来阐析这层比怀乡思归更为广泛的家园意识。 一 、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 杜诗中的报国忧民意识主要表现为三种思想意蕴:一是希冀和平;二是思君报国;三是向往理想家园。 若说希冀和平是诗人追寻政治家园的现实理想,那么儒家思想又让诗人心中存在着一个和谐家园的美好蓝 图。战乱的社会现实无情地蹂躏了诗人最初的那份崇高,但思君报国的志向却是始终不渝的,虽然难于实 现。 (一)希冀和平 “安史之乱”埋葬了唐王朝的和平盛世,从此杜甫开始更深刻地体味社会苦难 ,乱离流落让诗人把 自己 和人民与时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关注时局、希冀和平成为诗人心中持久的愁闷和执着的梦。 杜甫对时局的关注是始于安史乱前的。首先从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前说起,此时诗人正在长安, 朝“ 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沉沦颠沛的辛酸也让诗人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现实,让 诗人有了比许多人都清醒的政治预感。通过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丽人行》和 《咏怀五百字》等作 品,诗人写出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征兆。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 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为君者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造成农田 荒废,气象萧条。征兵征赋让人民有苦难言,有怨难 申。安史之乱,杜甫落人了叛军手中,从此诗人的伤乱 忧时便与 自身的遭遇联系在一起。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了国家的安宁祥和,盛世王朝沦入满 目荒 凉。国难家愁,不知何时休止的战乱怎能不让诗人忧虑满怀!在 《哀江头》中诗人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 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无声的哭泣是为 自己,更是为这个王朝。此间杜 [收稿 日期】2008—11—23 [作者简介】孙浩宇(19r78一),男,河南卫辉人,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73 · 甫写下 《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安史乱后,唐王朝大厦虽未倾覆,但已不复往 日四 方来仪、海县清一的盛世气象,杜甫在 忆《昔》中所描绘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Et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 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的盛世景象已一去不返。政治微弱,动乱频仍,人民比当权者更长久地遭受 着水深火热的社会苦难。诗人的政治抱负也失去了理想性,他更多地体会和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在 (--绝 句》中诗人写道: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