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 第 29卷
材料结晶行为、热性能的影响,发现 PVDF的极性相质量分数得到了提高。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磁场辅助定
向,有助于Ni—MWNTs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 ,并且Ni—MWNTs作为电极在复合材料中主要以平行方式
排列,联接形成微电容器 (超 电容网络),有助于获得高介电常数、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
1 实验部分
1.1实验原料
镍包覆多壁碳纳米管(Ni.MWNTs):购于成都爱法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直径30nln~50rim,长度5 】~10pm。
聚偏氟乙烯(PVDF):购于上海三爱富材料有限公司。N,N二甲基 乙酰胺(DMAc):化学纯,购于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
I.2 样品制备
将一定量的Ni—MWNTs加入 DMAc中,室温下用超声仪超声 2.5h~4h。将一定量的PVDF粉末溶于
DMAc溶液,搅拌 1h~3h,使其完全溶解。将溶有 Ni.MWNTs的DMAc悬浮液缓慢加入到 PVDF溶液 中,
Ni—MWNTs与PVDF的质量比为 0:100、1:99、2:98、4:96、8:92、10:90,搅拌均匀后将溶液倒入洗净烘干的
培养皿,于一定强度磁场下,置于 80℃干燥 12h后得到NiMWNTs/PVDF复合薄膜。将制得的干燥膜折叠,
用模具在粉末压片机上压制成直径约 121Illi1、厚约 lrnlTl的片材,压力控制在 15MPa,180℃~190℃下保温
10min。
1.3 表征
采用 日本HITACHI公司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加速 电压 10kV)对样品的表观形貌和成分
进行表征和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在德国布鲁克 V-70上完成。介 电性能采用 Novocontrol
宽频介电谱仪进行测试,频率为 1000Hz~1MHz。
2 结果与讨论
2.1样品形貌及微结构分析
图 1显示 了含有Ni—MWNTs的PVDF基复合材料的脆断断面的SEM 照片。从 图 1中可以观察到,复合
材料 中碳纳米管基本按照一定方 向排列 (垂直于图片方 向)。绝大多数的Ni—MWNTs与PVDF基体间结合紧
密,即使在脆断后仍然嵌埋在基体中,与填料两相间的界面较模糊,只有少量碳管有小段被拔出,但根部
仍然嵌埋在基体中,无脱落迹象。Ni—MWNTs高的界面能易引起PVDF结晶相的变化。PVDF分子链段上的
氟原子电子云密度较大,易与MWNTs的大71;键相互作用,从而导致PVDF分子链段中全反式的B相的形成,
这一点对于提高复合材料介 电性、压 电性和铁 电性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于磁场的作用,碳纳米管在
复合材料 中尽可能地平行取 向,可以减少碳纳米管的交错接触 。取向后由碳纳米管作为电极,在复合材料
中形成主要 以并联方式连接的微 电容器,从而有望获得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图1含Ni—MWNTs质量分数为4%的复合薄膜的断面扫描照片
Fig.1Freezefracturedsurfacemorphologyofcompositewith4% NiMWNTs
第4期 杨丹丹,徐海萍,吴益华,王静荣,施 雯:碳纳米管填充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 273
2.2 FTIR图谱分析
在 PVDF的各种晶体中,0相【的红外特征吸收带主要出现在 530cm~,612cm~,763cm~,796cm~,
855cm一,876cm~,978cm 处;B相的特征吸收峰为445cm~,510cm。(CF2弯 曲振动),840cm。(CF2不
对称拉伸振动)和 1403cm (CH2的摇摆振动)及 878cm (CF2对称拉伸振动),840cm。和 878cm0双峰是
PVDF的TT(反式)结构的特征吸收峰 1【。从图2可 以看 出,Ni—MWNTs/PVDF系列样品出现了几乎所有的B
相结晶吸收峰,而代表0相【的结晶吸收峰都很弱或几乎没有,说明结晶主要以B相存在。而且随着Ni.MWNTs
质量分数增多,Oc相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在 763cm~,978cm 处几乎完全消失,而B相的特征吸收峰840cm~,
1403cm 仍然存在 ,但稍有减弱 (见图 2曲线 2和 曲线 3中13(840cm )、B(1403cm。)处)。这也证明了
Ni—MWNTs的加入有利于生成B相晶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_T35106-2017 国家行业标准.pdf VIP
-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标准.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热控专业简介(基础系统介绍)(精品课件).ppt VIP
- 2025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课件.pptx
- 2025-2030中国相容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docx
- TSG 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ocx VIP
- 2023-2024年版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pdf
- 小学生抽屉整理课件.pptx VIP
- 打字员速录技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