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离”并存辨正
(首发)
张志鹏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春秋》经传所见“钟离”分指三地,分别是钟离国旧居、一迁地和再迁地。钟离国旧居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于州来之西,再东迁至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后楚灭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县。由于钟离国的迁徙,相继留下了钟离城、钟离邑等“钟离”之名,先后形成了两个、三个“钟离”并存的局面。
近年来,在安徽凤阳钟离国故城遗址附近及其临近的蚌埠市一带发现一批古墓葬,从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来看,这批墓葬及铜器应为钟离国所有,因而对研究钟离国及其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界于此已有初步研究,其中,徐少华先生在《童丽公诸器与古钟离国历史和文化》一文中,推测“楚在拓境至钟离一带之后,为了控制其地的局势,于钟离设县治民,同时仍然保留钟离国的君统和族祀于该地或附近地区,作为附庸及缓冲地带以应对吴和中原列国。”认为这样方能合理解释春秋晚期楚县钟离与钟离国并存的疑虑。徐先生的这一认识是建立在以《左传·襄公十年》所见“钟离”为位于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的钟离国,《左传》昭公四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之“钟离”为楚灭钟离国后所置的钟离县的基础上的。[1]对《春秋》经传所见“钟离”的具体所指以及“钟离”并存问题的认识,我们的看法与徐先生不同。
一
“钟离”之名,最早见于《春秋》及《左传》。晋·杜预注以“钟离”为“楚邑,淮南县”,后世学者多信从之。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五《春秋列国爵姓及存灭表》“钟离”条云:“子”爵;“今凤阳府临淮县东四里有钟离城”;“成十五年见。昭二十四年灭于吴。”晋淮南郡钟离县、清凤阳府临淮县、今安徽凤阳县为同地,很显然,杜、顾二氏关于《春秋》经传所见“钟离”地望的看法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顾氏以“钟离”为子爵诸侯国,而非邑。并且,顾氏关于钟离国灭于吴的看法,与《水经注》所说楚灭钟离国以为县相抵牾。更值得注意的是,细绎《春秋》经传所见“钟离”的有关记载,我们发现无论以“钟离”为邑还是为国,其地望都并非如传统认识那样,均在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指同一地方。这样看来,我们需要跳出传统认识的窠臼,重新认识《春秋》经传所见“钟离”的具体所指和地望。
“钟离”,首见于《春秋》及《左传》成公十五年。《春秋·成公十五年》云:“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鯂、邾人会吴于钟离。”《左传·成公十五年》云:“十一月,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此年以晋国为首的北方诸侯会吴于钟离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晋自灵公以后,政局动荡,国力大减,在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邲之战中败于楚。鲁宣公十四年(前595年)秋九月,楚围宋。第二年春,宋入晋告急无果,夏五月,宋被迫臣服于楚。到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十一月,楚与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盟于蜀,楚的霸主地位得到部分诸侯的承认。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晋国接受楚国亡臣申公巫臣的建议,联吴抗楚。吴接受晋国的军事援助,通过对楚国的战争,到鲁成公七年(前584年)出现了《左传·成公七年》所说的“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的局面,晋国的联吴制楚战略初见成效。鲁成公八年(前583年)晋归原属鲁的汶阳之田于齐,“诸侯贰于晋”。鲁成公九年(前582年)春,晋会诸侯于蒲,吴不与会。之后,与楚、秦达成的第一次弭兵盟约又很快成一纸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以晋国为首的北方诸侯会吴,无非是为进一步加强彼此的关系,共同对付以楚国为首的南方诸侯集团。因此,这次会盟之地不可能在楚地,杜预注以“钟离”为楚邑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杜氏以“钟离”在晋淮南郡钟离县值得注意。晋以北方诸侯会吴之事,还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周公世家》载,鲁成公“十五年,始与吴王寿梦会钟离。”唐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钟离国故城在濠州钟离县东五里。”唐濠州钟离县即晋淮南郡钟离县,在今安徽凤阳。而今安徽凤阳及与其邻近的蚌埠市有钟离国故城遗址和铜器墓葬,地望正合。可知,《春秋》经传成公十五年所见“钟离”应是位于今安徽凤阳、蚌埠市一带的钟离国。值得注意的是,在鲁成公七年(前584年)发生的规模宏大的吴伐楚及其属国的战争中,吴伐徐、伐巢、入州来,却惟独没有攻伐比以上各地更近于吴的钟离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钟离国在此之前已经成为吴的属国。
关于古钟离国的史迹,近年陆续有考古及金文材料发现。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发掘的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双墩一号墓,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其中有同铭镈钟九件,铭文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麗君柏作其行钟。童麗之金。”同铭簠两件,铭文为:“唯正月初吉丁亥,童麗君柏择其吉金作其飤。”有铭戟一件,铭文为:“童鹿公柏之用戟。”[2]
2007年5月发掘的安徽凤阳卞庄一号墓出土同铭镈钟五件,铭文为:“惟王正月初吉丁亥,余敖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