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
20066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
Society
第 26卷
3
功能
以 社 会 流 动 1为 视 角
纪莺莺
摘 要 :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 ,从传统小群
2
社会 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 ,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
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 ,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
诚、 信任、 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解 ,并由此说明传统社会以士为中心、 以农
工商为外围的结构特征。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流动的两个后果 :社会
结构以士绅为中心、 社会价值以功名为中心 ,这两个中心耦合成传统社会整
合的重心。最后本文认为将由国家政治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转换 ,不仅能
深化与完整对科举制功能的呈现 ,也能促进对传统社会整合方式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科举制 士绅 社会流动 传统社会整合方式 社会重心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 是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
重要议题之一。美国学者柯睿格基 Kracke ,1947 以 1148 年和 1256
年的两份进士名录 ,用代际流动的方法对宋代科举制进行分析 ,证明科
举考试可以使政府职位向平民子弟开放。何炳棣 Ho Ping2ti在上世
纪 60 年代发表的著作《明清社会史稿》 成为后续研究的杰出代表 ,他基
于详实的资料所作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开放性流动的观点。代际流动
纪莺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 本科生
3 非常感谢卢晖临和应星两位老师在成文过程中给予笔者重要指导和意见。
1 索罗金将社会流动区分为垂直流动 vertical mobility 和水平流动 horizontal mobility 两
种 ,对前者的讨论是社会学界的重点 ,既往对科举制的讨论也较多关注垂直流动 ,本文同样
如此。
2 他们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的底层个体以小人群为生活单位 ,不似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组织 ,因
此称传统社会为“小群社会”。本文在两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 ,它既可以指个体生活在以家庭
为单位的小群中 ,也可以指个体生活在以熟人为单位的小群中。
?190?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inter2generation mobility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功名取得者的总人数
中有半数是平民。据此何炳棣认为 ,在代际流动方向 ,明清时代前所未
有地接近中国传统儒家人人平等的教育理想。近年来国内一些关涉社
会流动的科举制研究基本上也都支持何炳棣的观点 参见吴建华 ,
1994 ;何怀宏 ,1998 ;钱茂伟 ,2004 。另一派的观点则与上述研究相反 ,
代表性的如美国学者魏特夫 Wittfogel ,1947 ,他基于对传统中国政
治体制的认识 ,认为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是非常有限的。同一时期 ,
潘光旦、 费孝通则以代际流动方法分析了清朝从康熙到宣统年间的
3
915 份朱墨卷 , 发现虽然科举制为流动所开的门“似小而实不小” ,但
是对城镇居民、 有产之家庭更为有利。张仲礼也认为科举制实际上更
有利于有财富权势者。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哈特维尔 Robert ,
Hartwell 、 海姆斯 Robert , Hymes 以及艾尔曼 Benjamin , Elman 等
美国学者则在此方向上走得更远 ,他们的研究与何炳棣针锋相对 ,认为
4
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起到真正的作用。
这些研究争论的焦点在于 ,平民是否真的可以经由科举制上升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是否具有公平性与开放性其所达致的社会深
度与广度具体如何这些讨论因此指向对中国传统社会性质的理解。
研究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的开放性以及公平性 ,也旨在证明传统中
国社会结构本身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这种思路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社
会学面向 :即理解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稳定与整合的能力。正如彼得
?布劳所说“ ,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改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的
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 ,以上各类重要研究虽然并没有将科举制与社
会整合作为直接的主题 ,但都与之直接相关。笔者关心的问题是 :如何
依据既有科举制研究成果来理解社会整合 social integration针锋
3“科举与社会流动”最早发表于 1947 年《清华社会科学》 ,本文参考收于《费孝通文集》第 5
卷的该文 ,群言出版社 ,1999 :440 459。
4 海姆斯和艾尔曼首先质疑的就是何炳棣得出数据的分析方法。前者认为何炳棣选取父系
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为分析单位 ,实际上遮蔽了传统中国社会家族力量和姻亲关系的影响 ,相
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PT)考勤管理制度.ppt VIP
- 安顺西秀富民村镇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pdf VIP
- 2021年青岛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年终考核暨下半年工作检查.docx VIP
- 2025年压力容器考试题库3带答案.doc VIP
- 2024贵州安顺普定富民村镇银行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昆明元朔建设有限公司高速收费岗位笔试题.docx VIP
- 2021年安徽高考政治试卷.pdf VIP
- 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单(全册)资料.doc VIP
- 提高基建档案规范化管理——[ 获奖QC 成果发布 ].pdf VIP
- 2025贵州望谟富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