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文。? 2、感悟想象作家笔下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3、学习本文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物我相融的意境、象征手法和言志载道的风格。? 教学重点: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文。 2、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 教学难点:作者对“造物者”的理解,物我相融的意境,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知道“唐宋散文八大家”吗,……那么对其中的柳宗元,大家能知晓多少呢?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小石城山记》。 二、复习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父柳镇,是一位正直而富学识的中下级官吏;其母卢氏也很有文才。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二十一岁中进士。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这八记有《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此外,他在愚溪时还写有《游黄溪记》。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唯有悬溪之畔的柳子庙,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 三、师生自读课文,要求同学样注意句子的停顿及语气。 师生齐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怀) 垠(yín) 睥睨(pì nì) 梁?(lì)疏数(shuò)偃(y?n)仰 傥(t?ng) 四、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这一段; (2)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注意:实词:径:一直。逾:越过。少北而东:稍稍向北(延伸)就又向东(延伸)。不过:不超过。睥睨: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梁?:栋梁。益奇而坚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其疏数偃仰: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 虚词:“以”的用法 “投以小石” (3)学生提问,看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 (4)分析第一段, ①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确即可。) ②.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二道,积石,堡坞,洞,嘉树,美箭…… 特点:奇 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 (这是对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描写特点,并能进行分析。) ③.景之奇,地之偏,能给人以怎样的思考呢 (1)指名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师生互动。 (3)请学生翻译,师生纠正、归纳、总结; 注意:实词:怪:诧异。售:得到赏识。伎:技艺,美景。傥:或者。 辱:屈辱,贬谪。 (4)提问: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重在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原因) 答案: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 (5)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身世之慨”? 答案: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二、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