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惠子相梁》教学实录
【上课背景】
因工作需要,我支教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第三中学安排我从2007年3月14日——21日暂代初三一个班的语文课。
这是一个出名的“闷”班,上过这个班级的老师都说,该班学生上课时沉闷,思维不积极,发言不踊跃。可是,我接触下来,却发现情况并不如此:不管是诗歌复习,还是各类文体阅读复习(也许当地的习惯,初三的毕业考试大多安排在三月底,所以初三的新课已经全部结束。),学生们都能积极配合,听课投入,笔记详细。
调查发现,当地不少学生都有老师上课的法宝——“教学参考资料”和《课文全解》,如果上课时,老师照本宣科——捧着“教学参考资料”和《课文全解》来上课,学生如何有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对上述情况有所改变,改变一些教师对该班的成见,改变一些教师捧着“教学参考资料”和《课文全解》来上课的陋习;更为我在当地学校的三个学科教学徒弟有一个示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我决定用“抄读法”来上一节文言文的随堂公开课。可能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上法,让孩子们有新鲜感吧!也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上课实录】
时 间:2007年3月21日,8:15—9:00
地 点:初三95班教室
内 容:人教社(实验版)九年级第二学期《庄子二则?惠子相梁》
方 法:文言文抄读法
原 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过 程:
师:教师将原文抄录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隔行抄录原文。
生:快速抄录原文。
师: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生:集体朗读课文,读音基本准确,其中“相(xiàng)”;“鹓鶵(yuūn chú)”; “鸱(chī)”;“吓(hè)”等读音准确。
师:下面请大家,就这段文字,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加着重号,并进行解释。
生:按照要求进行解释。有的根据课文横线下的注释;有的借助词典;有的拿出了“教学参考资料”和《课文全解》作参考。
师: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也许当地的学生还没有这样自主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体验。“一定要帮助他们迈出这一步!”我暗自下定决心,先要消除他们不必要的羞涩。〗
师:我们分四个小组,来一次比赛吧。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上黑板的次数多!
生:有点跃跃欲试,但还有些顾忌。
师:要不,第一组先上一位女生吧。
(我用眼神,鼓励、示意第一组的一位女生,因为我发现她在盯着我看。)
生:受到鼓励的女生勇敢地成为该节课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黑板上连续对两个实词进行了解释。
〖“火”点燃了,再加些“油”吧!刺激刺激他们。〗
师:女生给我们带头了,男生怎么示弱啦?
生:第二组的一个男生立即走上前,在黑板上对“鹓鶵”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解释;第三组上了一个女生“抢注”了文中的“之”;第四组又上了一个男生。
师:第一轮,各个小组打了个平手。下面进行第二轮,想上黑板解释的都可以,不必征得我同意,你们是主角吗!请学习委员记录好各个小组比赛的情况。
生:争先恐后地上黑板解释词语。
〖这下教室热闹了!这方还未唱罢,那方已经登台;走道里川流不息,黑板前人头攒动。……〗
师:好,比赛结束。请学习委员宣布比赛结果。
生:第一、第四小组各有5人次,第二小组4人次,第三小组3人次。第一、第四小组并列第一。(该班有27名学生)
师:这只是上黑板作解释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准确率吧!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解释,你都同意吗?你认为有不同意见,可以上黑板修改!
生:只有零星几个同学上黑板,也仅是对解释中的错别字进行修改。
〖看来,由于没有长期训练,要该班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显然是有困难的,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此时显得特别重要。〗
师:大家看一看,“惠子相梁”中的“相”解释为“宰相”对不对?
生:对啊!(几乎是异口同声)
师:那大家把这个解释放到句子中看看,“惠子相梁”就是“惠子宰相梁国”啦,说得通吗?
生:说不通。
师:那应该怎么解释?
生:是不是解释为“担任……宰相”或“做……宰相”,这样就能说得通!
师:这样解释对!请大家看书,书上横线下对“相”的解释中说“相”在这里作动词用。在文言文里经常有词类活用现象,这里就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请大家记住。初中我们只要求能解释,到了高中我们再分析道理。
生:做课堂笔记。
师:我们再来看,“子知之乎”中的“子”,同学解释为“你”,好不好?
生:这样解释是说得通的。
师:通是通了,但意思发生变化了。“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