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早期中国的研究战前考古及艺术史.pdf

欧美对早期中国的研究战前考古及艺术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美对早期中国的研究:战前考古及艺术史 杜朴 (美国圣路易斯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及考古系) 这篇文章讨论国外考古和艺术史学者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数十年(1900 1960)对中国早期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回顾欧洲的考古和艺术史的历史,我们可知,古 代中国的考古事业在19世纪和20世纪以欧洲为中心框架的学术领域中没有明显的和必 要的地位。同时,那些学术领域的方法论工具及关键性的词汇占领了对早期中国的研究, 尽管这些工具和概念对于早期中国的研究是不适宜的。 20世纪初期,国外学者在中国实践考古是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精神有关的。对于 一些国外学者来说,地中海一带的古老文明是以中国文化作为参照标准而加以判断的。那 些相信中国为中心结构的国外学者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派,但是,正如他们的以欧洲为中 心的同事一样,历史观点包含考古学科为历史服务。在这一点上,中外学者持有共同论 点。 在20世纪的前半世纪,中国内、外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不在欧洲艺术论为中心文物 “古典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刻”的范围之内。中国博物馆的收藏品涉及到民族学、 历史、考古和艺术史多种学科。一方面,这些收藏品反映了传统中国古物收藏者的鉴赏 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在配合修建铁路考古发掘及盗墓者的文物。这些收藏品成为汉学 家评价及中、欧混合鉴赏和批判焦点的结合。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专业艺术史学家开始了一种服务于古董商、收藏家及博 物馆的研究传统,即汇编文物图录,或无论这些藏品在前现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都 将其视为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如此,这些文物被认为能代表制作者(艺术家)的意图,并 且能反映其在一种逻辑形式过程中所处的特殊阶段。这些学者的目的是通过最接近的、最 有直觉的、形象化的详尽研究而发现发展规律。这些艺术一历史研究所得的结果与那常规 的时间一空间体系、传统考古十分相似。对于这些艺术史学者们,田野考古的主要作用是 提供新资料,特别是有关时代和发源点的线索。 从40年代到60年代,艺术史的目标和方法统治了欧、美的学术界,当时很难打入 中国,特别是对于美国学者。外国的人类学考古学者们把注意力从研究中国转移开,是 因为中国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作田野发掘工作。研究中国成为中国的学术、艺术史学者和 博物馆馆员的任务,综合那些偶然收集的、但可以作为持久研究线索的文物图片和古代 中国文明的美学文化。仅在70年代,大家公认通过中国考古学者们的工作,可用的考古 材料有明显的增加。甚至到了90年代,大多数对古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认识的传统知识. ·454· 仍然是从中国考古盛时之前的材料和概念中衍生出来的。 20世纪初,早期中国的研究在欧美仍处于先天不良的学术行列,位于人类考古学的 边缘,并服从市场趋势的艺术史的表演。欧美学者继续关心着那些没有考古坐标的出土 遗物的目录。如果我们说自1920年从事中国考古资料的研究是非典型的,那么,目前在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考古界被认为标准的理论和方法也很少应用于对中国材料的研 究。对于这种现状的唯一改进的方法是双方开始真正地制订田野工作的研究计划,彻底 割断考古与艺术史、考古与古董商的联系。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