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青铜器的表面技术处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腐蚀青铜器的表面技术处理 周宝中 (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1年受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委托,笔者与齐思先生、白海思博士和曹音小姐一起,共 同对拟将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艺术和考古博物馆陈列的青铜质地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调 查。对从商周至汉唐的主要青铜器的矿化程度、腐蚀机理、出土后的修复经历、伴随器 物的有害物质、器物上残存的考古信息等,逐件做了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表面技术处理方案,并决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文物保护实验室承担保护技 术任务。至1992年共保护处理青铜器156件,其中山西衄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67件。 腐蚀青铜器的保护技术处理方法有多种,根据北京大学考古系收藏青铜器的具体情 况,选择制订了以超声波振动除垢和氧化银封闭有害锈为主体的处理技术方案。实践证 明,这是一个科学性强、技术成熟可靠、对文物无损害且能保持文物珍贵价值的方案.取 得满意结果。 对腐蚀青铜器进行表面技术处理.是文物保护技术的疑难课题之一。保护科技工作 者经过试验探索·创造并应用了许多方法,使腐蚀青铜器得以妥善保护。但其处理结果 也往往引起不同的反响甚至非议。特别是当处理后的青铜器,其外貌有所变化时.更会 导致对保护技术的不信任。究竟对腐蚀青铜器做表面技术处理应遵循什么原则。从多年 的技术实践,笔者总结归纳出如下论点,供考古、文物、博物馆界的同仁探讨。 1.保持原状是保护青铜器的准则 保护文物的实质是保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只有保留文物的本来面 貌,才能保持其珍贵价值。对文物做保护技术处理时,必须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包 括器物造型、色彩、工艺、材料等,所以在选择衡量某种保护技术处理方法时,要把对 文物外观的影响放在首位。 青铜器有害锈防治方法中的碱浴法,即用倍半碳酸钠浸泡腐蚀青铜器,使器物上的 氯化物,逐渐被置换为稳定的铜的碳酸盐,氯离子从青铜器上转移入溶液中,以此达到 清除有害锈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效清除有害锈的方法。但其特点是氯化物被清除后,器 物表面新生成孔雀石腐蚀层,虽然碱式碳酸铜本身也是青铜器腐蚀层的一部分,但其颜 色鲜艳,给人以改变原状的感觉。因此,除对有害锈严重的青铜器采用碱浴法外,一般 不宜采用这种使器物外貌色彩改变较大的方法。 对斑点状局部腐蚀的青铜器,应选用R.M,Organ提出的氧化银封闭法。先用机械 法剔除器物表层粉状锈蚀物,露出白腊状的氯化亚铜,然后将由氧化银与乙醇调成的糊 剂,填涂于氯化亚铜表面。再将器物置于潮湿环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稳定性的氧 化弧铜和氯化银,覆盖于氯化亚铜表面。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直至器物在高湿环境中,仍 不出现粉状有害锈为止。这样,既可控制有害锈蔓延。又避免了器物整体颜色的改变,更 符合保持原状的准则。 2.青铜器腐蚀物的选择性清除与保留 青铜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锈蚀。青铜器腐蚀物覆盖层的组成是复杂的,棕红 色的氧化亚铜、黑色的氧化铜、绿色的碱式碳酸铜、蓝色的碱式碳酸铜等腐蚀产物对青 铜器是稳定的,应原状保留。这种自然形成的矿化层,标志着青铜器的年代久远,是历 史遗存的见证。处于稳定状态的矿化层,还可保护金属基体免遭腐蚀。 危害青铜器的腐蚀物为白腊状的氯化亚铜和浅绿色粉状的碱式氯化铜,氯化物是危 害青铜器的根源,必须毫无保留地清除。 因此,首先应对青铜器的腐蚀物做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以查明腐蚀物的组成。至 少亦要做定性分析,检测是否存在氯化物。在此基础上对青铜器腐蚀物做选择清除。清 除的方法可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但要仅去除有损于青铜器保存的铜的氯化物,而 保留其他腐蚀物。那种不论腐蚀物的组分,将腐蚀层全部剔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样 将腐蚀层原状全部保留的主张也是很危险的。前者完全改变了青铜器的历史面貌,后者 将可能导致青铜器的彻底损坏。只有选择性地清除才是科学的。 3.应保存青铜器健康的原状 究竟什么是青铜器的原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某件青铜器制造时的状态,可称 之为始状。但它是历史遗存.不论在地下埋葬,还是在民间流传,皆历尽沧桑。在人为 作用和自然力影响下,其始状多已发生变异,历史地形成了历经变化的状态.它已不是 青铜器制造时的始状。 有的认为,保持原状就是恢复其原始状态,其结果是损害了文物的价值,也是很难 被接受的。有的把考古发掘出土时的状态,或入馆收藏时的状态,当做青铜器的原状,即 对此面貌不得改变,这种对青铜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