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亚所见弥生文化的传播谱系
——考古学国际合作研究之一例
村川行弘
(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
一、刖 吾
世界上的栽培水稻分亚洲稻和非洲稻两大类,亚洲不种植非洲稻①。在亚洲的稻作农
粳稻)。众所周知,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以日本稻为主食,而因为自然条件和炊事方
法的关系,亚洲其他各地既有印度稻,也有日本稻。此乃和不同水稻品种的特点及由此
形成的人们的习惯爱好有关。
东亚稻作农业是怎样传播的,适合日本自然条件的日本稻种又是怎样传入的,这些
都是与阐明弥生文化的传播、弥生人(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日本人的先祖)渡日路线有关
的重要问题。
考古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宏观考察东亚全域的阶段。东亚各国因各自的地域特性和国
情,分别形成了自己的考古学史,而集近代以来各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之大成,也产生了
从整个东亚的角度重新检讨各自考古学史的必要。日本的学术研究亦进入了国际合作研
究的阶段,遗物、遗址的比较研究、根据研究课题的国际分工合作等正在开展之中。在
此条件下,就“东亚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这一大课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不但非常必
要,而且成为可能了。
二、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人口
国立民俗博物馆小山修三教授1984年发表了利用计算机推算复原绳纹、弥生时代人
口的开创性研究成果②。其后,由于考古发掘数量急剧增加,所知遗址数量和发掘资料增
加,致力于人I:I复原课题的研究者也随之增多。然而目前他们的研究结论和小山教授的
研究数值并无太大出入。摘录小山教授人口复原推算表,大阪湾沿岸周边的近畿地区人
I:I变化情况如表一所示。
裹一绳纹、弥生时代人口推算衰
时 期 全国人口(人) 近畿地区人口(人)
绳纹时代早期 20100 300
055
绳纹时代前期 1 000 l700
绳纹时代中期 261300 2800
绳纹时代后期 160300 4400
75
绳纹时代晚期 800 2100
蕲生时代前期 594900 108300
5399800 1 217
古坟时代前期 300
在绳纹时代长达一万多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到其人口集中在关东、东北、北陆等地
的东日本,而近畿和西日本人口稀少。这一倾向也可从遗址分布和现存数量的分析得出。
在漫长的绳纹时代里。或许是因为东日本的环境适合绳纹人的生活,故没有发生人口大
量向西日本迁移的现象。
以采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是很难充分对付灾害、瘟疫、气候变化的。从绳纹时代前
期人口激增和以后的激减情况来看,人口的增减可能和食物资源量的变化、灾害、瘟疫
流行等不测事件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绳纹中、晚期两次人口的急剧减少,恐怕就是出于
食物资源减少或瘟疫流行等原因所致。自绳纹前期到中期,尽管全国人IZl锐减,近畿地
区却有所增加,和全国相比,其人口数量保持了少见的稳定。在绳纹后期至晚期的全国
人口的另一次锐减时期里,近畿地区的人VI也以同样比例半减,这却是当地的一次大变
故。
进入弥生时代,以西日本为中心,列岛的人IZI剧增。这种人口变化倾向持续到古坟
时代,又加速度地发展了。故推测到了这个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此.人
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