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影响.docVIP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吕颂辉1,陈翰林1,何智强2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2.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Hals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赤潮生物。通过对采集和分离于珠江口大亚湾海域的尖刺拟菱形藻藻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氮、磷等营养盐限制下该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对氮、磷的依赖性较强,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实验进一步发现,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对氮、磷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求有一定的比例范围,得出c(N)/c(P)在10~32范围内有相对较大的生长,而当c(N)/c(P)5或c(N)/c(P)100时,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关键词:尖刺拟菱形藻;氮;磷;氮磷比 中图分类号:Q17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4-0697-05 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硅藻,也是形成有害赤潮的主要藻种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硅藻赤潮并不产生毒素,只是角毛藻中的某些种类会对养殖鱼类造成物理性的损伤,导致鱼类死亡。真正对硅藻特别是拟菱形藻的重视开始于1987年,这一年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Prince Edward Island)发生一起由于食用当地海域培养的贻贝Mytilus edulis而引起的中毒事件,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中毒。经研究,引起中毒的物质是神经毒素-多莫酸(Domoic Acid, DA),它是由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产生的[1]。由DA引起的贝类毒素称为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神智不清、丧失记忆等,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次事件以后,世界的其它地区又陆续报道人类或其它动物的DA中毒事件,事件的元凶均是拟菱形藻属的种类。 尖刺拟菱形藻是中国沿海普遍存在的浮游生物种类,并且也是重要的赤潮生物种类,在大连、胶州湾、长江口、厦门港及南海各港湾都引起过赤潮[2-3]。据报道,我国的南海海域夏季硅藻类约占75.7%,冬季硅藻类约占95.8%,主要优势种类为伏氏海毛藻、尖刺拟菱形藻、柔弱拟菱形藻等[4]。而目前国内对于尖刺拟菱形藻的研究主要以自然生态特征和分类学研究为主,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加强对尖刺拟菱形藻的营养因子研究,研究有关生态因子对它们增殖的影响, 对于了解赤潮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我国南海海域赤潮的发生具有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与培养基 实验用藻种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经纯化后培养于暨南大学藻种室。实验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实验藻种离心,用不添加任何培养基的人工海水清洗3次,然后在人工海水中饥饿培养2 d,以此作为实验藻种用于实验种源。实验用f/2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的N、P浓度按实验要求添加。 1.2 培养条件 采用100 mL锥形烧瓶置于光照培养箱内静置培养。温度 (20±1) ℃,光照度(日光灯)约4000 lx,光暗比L∶D为12 h∶12 h。藻种培养用人工海水配置的f/2加富培养液,实验用人工海水按照Harrison配方配制(盐度为28‰)[5]。 1.3 器皿处理与仪器 为减少其他元素对实验的干扰,所用玻璃器皿均在w=5%稀HCl中浸泡过夜,用双蒸水冲洗干净后备用。培养用三角瓶在做上述处理后,双蒸水清洗,最后在160 ℃下干热灭菌。 恒温光照培养箱(LRH-400-GⅡ),照度仪(Locor Model LI185meter,2π collector),显微镜(Olympus CH30),电子天平(Sartorius BS210S),计数框等。 1.4 实验设置 在人工海水中加入除N、P之外的所有f/2培养基的其他成分,然后根据赤潮高发区N、P浓度的平均值,设置P(NaH2PO4·2H2O)浓度为0.65 μmol·L-1,各N源浓度按设定浓度添加;设置N(NaNO3)浓度为40.0 μmol·L-1,各P源浓度按设定浓度添加。实验用f/2培养基用人工海水配制,盐度为28‰,其中分别以NaNO3和NaH2PO4作为N源和磷源,其浓度按下表的梯度分别配制(表1)。 1.5 生长曲线的测定 在显微镜下用计数框隔天计数,每瓶计数2次,取平均值,记录20 d左右,以时间为横坐标,每1 mL液体中的细胞数为纵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