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8卷第4期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Vo1.28.No.4
2012年 l2月 JournalofCangzhouNormalUniversity Dec.2012
渤海渔村剪纸视觉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安 娜
(沧州师范学院 美术系 ,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渤海渔村剪纸根植于渔村民生和海洋文化。作为北方特色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她独具特 色,
自成体系。随着剪纸创作 日趋繁荣,剪纸艺术视觉形态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由传统的民间装饰
工艺发展到室内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众多领域,在发展过程 中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并
且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迈 向更加广 阔的空间。
关键词 :渤海渔村 ;民间剪纸 ;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o95.2910(20l2)040040.04
渤海渔村剪纸艺术起源、发展并盛行于黄骅市 地记录了海边人的理想和追求。相传,沿渤海渔 民
渤海渔业重镇歧 口一带 ,成熟于明清时期。依托这 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
种独特的海洋资源和蓝色文化,歧 口村渔民出海打 去 ,渔民海上生产很危险,因此 ,渔 民们逢年过节家
渔,依海而生,也使得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在这里生根 家户户都要张贴特制 的红色窗花 ,企盼出海捕鱼的
繁衍,香火流传。 亲人平平安安 ,满载而归。因此,这种民间文化形式
一 、 渤海渔村剪纸的地域文化背景 在渤海湾一带广为流传和兴盛,更承载着 “搏击风
浪、不畏艰险”的渔民精神和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典范,历史悠
理念。
久,源远流长。其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 11世纪的商
渤海渔村剪纸的主要创作者是渔村中的广大劳
周时代 ,人们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
动妇女,她们的剪纸融汇了渔家生活的重要内容,不
画,制作装饰品。 《史记》中记录的西周初期 “剪桐封
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剪纸是她
弟”的故事,是现存剪纸工艺的最早记载。据史料记
们保佑飘风打浪的亲人们平安归来、共建美好生活
载,古人以红纸为底色 ,剪成各种 图案 ,诠释了百姓
的精神寄托,更是她们勤劳聪慧和真美情趣的集 中
追求祥瑞和谐的文化图腾 。_llJ千百年来,红色民俗文
表现。 “上炕石榴下炕桃,多子多孙团团绕 ;虾儿跃 ,
化不断延伸 ,赋予了剪纸崭新的文化 内涵 。剪纸,在
北方多称喜花、窗花 、刻纸、纸彩;南方则称花样 、剪 鱼儿跳,螃蟹横行船上跑;鸳鸯戏水成双对,龙凤呈
祥添祥瑞……”这些渔村老百姓办喜事 以及逢年过
彩和灯花。其艺术形态、造型方法、审美意识等起源
节时必备的剪纸样式丰富、优美,内容吉祥、喜人。
于原始岩画、彩陶、透雕和商周青铜器的仿生形态和
这点点滴滴渔村生活的写照,烘托了百姓对美好生
镂空纹饰,其统一、夸张、拼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