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二次流能量法的最小阻力船型研究
张 宝 吉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8)
摘要:船体尾部流场速度场的横向和垂向分量是导致粘性阻力增加的根本原因,为了获得最小总阻力船型,以船体尾部区域为优化设计对象,以YZ方向的二次流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样条函数的参数为设计变量,在保证排水量为基本约束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附加其它约束条件来控制尾部形状的变化,采用非线性规划法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集装箱船的优化算例,证实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船型阻力优化的可靠性。
关键词:二次流能量;Hess-Smith法;Rankine源法;非线性规划法
中图分类号:U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962(2010) 02-0021-04
Abstract: The transverse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velocity field in the stern area are the prime source of resistance increasing.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inimum resistance hull form, tanking the stern shape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 energy of secondary flow of the y and z directions as the objectives function, the parameters of B-spline function as the design variables, the appropriate displacement as the basic constraints and the allowable variation of stem shape as an additional constraint, the design is optimized with 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 The optimization examples for full-scale container ships are provided, which confirm that the resistance is reduced distinctly?by this optimal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secondary flow energy; Hess-Smith method; Rankine source method; nonlinear programming
0 引 言
最小阻力船型的确定通常是船舶设计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常规的做法是基于兴波阻力理论的船型改型研究,即在保持尾部线型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船体首部或前半体形状,这种方法对中高速船型很有效,但对于一些受形状影响较大的中低速肥大船型其效果未必可靠,因为这些船型的粘性阻力在总阻力中占有主要份额,特别是尾部区域[1,2]。因此,必须从降低粘性阻力的角度去优化此船型,从而达到总阻力最小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采用CFD进行数值模拟和船型优化逐渐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将CFD和最优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船型设计需要花费太长的计算时间。众所周知,船舶在运动过程中,尾部区域速度势的横向分量和垂向分量是船体尾部产生压力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尾部线型的复杂多变,有时还会产生舭涡和粘性分离现象,导致粘性阻力明显增加,控制尾部流场速度势分量的流向是问题的关键。可以
作者简介:张宝吉,男,博士,讲师。1979年生,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体设计制造专业毕业。现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研究和从事教学工作。
根据叠模流周围的势流解来选择船体尾部的线型。本文在参照文献[3,4]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规划法,在确保排水量为基本约束条件下,以尾部YZ剖面上的二次流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获得最小阻力船型。
1 最小二次流能量法
叠模船体坐标系可以表示成图1的形式,轴、轴取在未扰动的静水面上,轴沿着均匀来流指向船尾,轴垂直向上。船尾任意剖面的二次流能量可以定义为下列形式。
图1 叠模坐标系
(1)
式中,——流体质量密度;
——叠模速度势。可通过Hess-Smith法和Rankine源法求得。
1) Hess-Smith法[5]求:
该方程所满足的物面条件如下,即
(3)
式中,——场点 (x , y, z)与源点之间的距离;
——叠模船体表面;
——船体的外法线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