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通口河唐家山-邓家河段河道演变分析.pdfVIP

“5.12”地震后通口河唐家山-邓家河段河道演变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 沙 研 究 2012年 12月 JournalofSedimentReseareh 第6期 “5.12’’地震后通 口河唐家山一邓家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周静 ,袁悦2 (1.中国水 电顾问集团 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2.CPE西南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 摘要 :“5.12”地震造成唐家山 一邓家河段震后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尤其是唐家 山堰塞湖泄洪和 “9.24”魏家沟泥石流进入河道 ,河道边界条件 的改变使该河段河道发生 了剧烈的演变。本文分析 了唐家 山 一 邓家河段 的平面河势、纵向、河床组成上 的变化情况 ,并预测了该河道未来 的演变趋势 。本文成果对震后该 河段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及地震遗址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5.12”地震;河道演变;唐家山堰塞坝;北川县城 旧址;邓家 中图分类号 :TV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68-155X(2012)06_o026_o7 1 前言 通 口河是涪江右岸一级支流 ,干流全长 173km,流域面积4346km 。通 口河河源至治城为上游 ,治 城至通 口镇为 中游 ,通 口镇以下为下游。通 口河流域的径流主要来 自降水 ,也有部分融雪及地下水补 给,径流年 内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小,北川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25.5亿m’。通 口河洪水 由暴雨形 成 ,暴雨中心多出现在治城、北川、江油一带 ,流域洪水过程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年最大洪水主要发生 在6~9月 ,其中以7、8两月最多。 , 唐家山一邓家河段位于通 口河 的中游 ,长约 18km,北川县城以上河段属较典型的 “V”型峡谷 ,县城 以下河谷较开 阔,漫滩及 I级阶地较发育 。两岸山体基岩为寒武系清平组灰黑色薄 一中厚层状长石云 母粉砂岩、硅质板岩夹薄 一极薄层泥灰岩、泥岩,基岩多裸露,地形较陡,自然坡度 30。~60。。该河段河 道比降约4%o,枯期水面宽约 15~25m,水深约6~8m。 2008年5月 12日,四川发生 Ms8.0级强烈地震 ,地震引发的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使大量泥 、 石等物质进入河道,极大地改变了河道的边界条件 ,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和魏家沟泥石流爆发 ,对该 河段河道演变影响最为明显 ,下游河道在平面形态、纵 向和河床组成等方面发生较大改变。调查表明, 通 口河干流河段唐家山一邓家河段受地震影响较大 ,河道演变十分剧烈,邓家以下河段受地震及其次生 灾害影响较小。 本文分析了地震前后唐家山一邓家河段的河道演变情况,预测了该河段未来的河道演变趋势,对震 后该河段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及地震遗址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唐家山一邓家河段河道示意图见图 1,其中唐家山堰塞坝位于通 口河苦竹坝水 电站库尾 ,苦竹坝电 站坝址距离唐家山堰塞坝约2kni,北川县城旧址位于唐家山堰塞坝下游约5~11km。 收稿 日期 :2012—05—16 基金项 目:国家 “5.12”地震灾后重建项 目资助(A210KX) 作者简介:周静 (1974一),女 ,四川遂宁人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电站泥沙专业设计研究。E-mail:zh~2002@qq.corn 26 唐 址 图1 唐家山一邓家河段河道示意图 Fig.1 SketchofTangjiashan—DengjiaReach 2 唐家山堰塞坝人工开挖前后演变过程 2.1 唐家山堰塞坝形成和演变过程 唐家山堰塞坝在 “5.12”地震中形成 ,2008年 6月 10日,唐家山堰塞湖通过人工开挖的泄洪槽成功 泄洪,堰塞坝发生局部垮塌 ,2008年 6月 14Et发生的泥石流 ,导致封堵通 口河近4小时,2008年9月24 日,在暴雨作用下,唐家山右岸大水沟及附近发生泥石流,将堰塞坝填塞至 718m左右,水位也提高至 718m附近 ,2008年 9月 26日唐家山堰塞坝重新过流形成新的河道。 目前 ,坝前水位基本维持在713m 左右,回水至治城镇 ,回水长度约 16k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