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卷 第6期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学报 (自然科学) 2011年 6月
Vo1.25 No.6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 Jun.2011
两端锚定的单链聚 电解质
在交流 电场 中的滞后效应
吉轩廷,张启义,赵 鹏 ,尹瑞峰
(重庆科技学院 数理系,重庆 401331)
摘 要:针对两端锚定的聚电解质随交流电场变化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在均匀的交流
电场作用下,应用布朗动力学模拟方法 ,研究了两端锚定的柔性和半柔性单链聚 电解质的动力
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链段的位置随交流 电场 的变化表现出类似于磁滞回线的滞后效应,随
着交流电的频率减小,这种滞后效应逐渐消失,成为一条单一的曲线。
关 键 词 :滞后效应 ;聚电解质;交流电场
中图分类号:063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1)06—0124—03
HystereticEffectofSingleP0lyeIectr0lyteChaininAC ElectricField
JIXuan—ting,ZHANGQi—yi,ZHAOPeng,YINRui—feng
(DepartmentofMathematicsandPhysics,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1331,China)
Abstract:Weinvestigatethedynamicsofasingleflexibleandsemi—flexiblepolyelectrolyte(PE),
fixedatbothendsundertheactionofspatiallyuniformalternating—current(ac)electricfieldsusing
Browniandynamicssimulations.Theresultsshow thattheshapesoftheorbitsintheposition—electric
fieldplanearestronglyinfluencedbythefrequenciesofAC electricfield.Theseorbitstransform grad—
uallyfrom hystereticcyclestosinglecurveswiththedecreasingfrequencies.
Keywords:hysteresiseffect;polyelectrolyte;AC electricfield
近年来,利用交流电场操控聚电解质分子如 在外部周期力扰动下的单链动力学行为更有意
NDAl】-4等方面 的研究获得 了极大 的关注。例 义 J。最近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表明[9J,在周期振
如,文献[5]研究了长度超过7m的肌动蛋 白丝, 荡力下的单链聚合物展现出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当其两端用 2个金属 电极吸引固定后,在交流电 的动力学行为。
场中的行为。文献[6]的工作表明,单链聚电解质 本文研究一条两端锚定的柔性或半柔性的聚
在交变电场 中的构型转变存在滞后性。在聚电解 电解质链 ,链处于均匀的交流电场 内。通过对链
质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中,对单链聚电解质的操 的布朗动力学模拟,研究交流电场的频率对链动
纵是至关重要的。与研究链 的静态行为 相 比, 力学行为的影响。
收稿 日期 :2011—04—05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重庆科技学院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 目;重庆科技学院
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资助项 目(201408)
作者简介:吉轩廷 (1989一),男 ,山西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