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8卷 第 6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28 No.6
2008年 12月 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 Dec.2008
感性的生动与理性的超越
— — 李柏的诗歌创作理论
常 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传统文化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71)
[摘 要]作为 “关中三李”之一的李柏是明清之 际关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诗歌在 当时的关中诗坛
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诗歌创作的缘起、诗歌本身所达到的境界、诗歌创作的功用等方面李柏
提 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同时他对 明代 以来诗歌创作的因循 守旧之风进行 了反思和批判 。
[关键词]李柏;诗歌创作;理论;探析
[中图分类号31206.2 [文献标识码3A [文章编号31008—4193(2008)06—0070—05
李柏 ,字雪木,号太 白山人 ,自号 白山逸人,陕 丰 (关于李柏所著 《槲叶集 》可能未全部收录作者
西郦县人,生崇祯三年 (1630年),卒康 熙三十九 所著,有些著作可能永远 也无法看到)有直接关
年 (1700年),与周至李颐 (二曲),富平李因笃 (天 系,尤其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主要形式一
生)号称 “关中三李”。由于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 诗话在李柏著作中更为少见。李柏对诗歌的批评
李柏经历了社会的各种变迁 ,尤其是作为少数民 虽然不多,且较为分散,但这不能说他的艺术批评
族的满洲人入主中原 ,使少年就有隐志的李柏更 理论不成体系,相反,李柏吸收了以孔孟为代表的
加远离政治 。但作为一个传统 的儒家知识分子 , 儒家美学思想精华 ,又批判地继承了道家和佛教
他又不能彻底远离世俗社会 ,儒家人世的思想 、道 美学的辩证思维特色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诗文创
家避世的思想、佛家超世的思想是李柏构建 自己 作的理论,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文风格。
卓然独立的,充满积极意义的文化人格的源泉 ,因 一 、 “率性而成”创作缘起论
此它是一个儒家的隐者 ,其思想是以儒为本,兼取 叶燮在 《原诗》中说:“原复作诗者之肇端而有
佛道,三教合一的结果。 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触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辞、
李柏虽居僻乡,隐匿山林 ,但其诗作后世评价 属为句、敷之而成章 。当其有所触而兴起也,其
甚高,袁行云先生在 《清人诗集叙录》中写到:“明 意 、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之于
代遗民,有诗集传世者 ,约二百余家。试举决传不 心。出而为情、为景、为事 ,人未尝言之,而 自我始
朽者,似为顾炎武,邢仿 、阎尔梅、黄宗羲、杜浚、方 言之 。故言者与闻其言者 ,诚可悦而永也。,,[2j
文、王夫之、钱澄之、吴嘉纪、李柏、屈大均、陈恭 他在此道出了 《诗》所 以发之情有 “缘事”的特点 ,
尹。此 十二 家 ,即所 谓 不 废 江 河 万 古 流 者 它的作者都是 “必先有所触以兴起其意”。谢榛在
也。”__11(。李柏和此十一家相较,在后来人 的研 《四溟诗话》中更 明确指出:“《三百篇》直写性情 ,
究 中显得有点默默无闻,这种结果同李柏著述不 靡不高古。”3【](n李柏认为诗歌的创作是一种性
* [收稿El期]2008—09—15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 目“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研究”(O7XSOO3)
[作者简介]常 新:男,甘肃靖远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美学、宗教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审美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