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浅析《围城》中知识分子时代责任缺失的成因.pdfVIP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浅析《围城》中知识分子时代责任缺失的成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浅析 《围城》中知识分子时代责任缺失的成因 0孙鹏辉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春 130024] 摘 要:知识分子群体是钱锺书先生在 《围城》中着重描写和表现的社会群体。在 《围城》所描绘的战火纷飞的时代背 景下,知识分子阶层的表现对于时代的兴衰更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钱锤书笔下,知识分子时代责任的缺失促成了时 代悲剧的形成。然而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延续下。时代责任的缺失又有其深刻的必然性与 不可抗拒性。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缺失与时代的悲剧形成其实往往具有交互性,探究这~责任缺失的成因,可以更好 地理解现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也可以使我们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发展和知识分子人格超越之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围城》 知识分子 时代责任 劣根性 引 言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舞台上钱锺书先生凭借着 《围城》这部经典之作可以称为最有美感的舞者之一。小 说以方鸿渐的人生轨迹展开了2O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态,其中尤以对知识分子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知 识分子作为时代先锋在诸多作品中有着广泛的体现。鲁迅、巴金、矛盾等作家笔下都不鲜见,而钱锺书先生笔下的 知识分子却远远没有尽到知识分子的先锋义务,在大的历史变革中忽视了其应该承担起的时代责任。 这不由得使我们对知识分子之于时代的特殊意义有了另一种看法,即在另一个层面上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 上成为时代发展的阻碍。知识分子时代责任的缺失是酿成 《围城》中时代悲剧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这一缺失的探究 可以更明确地理解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现代文明的进行中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无奈 ,也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中 国传统文化中劣根性在知识分子阶层的延续。 一 、 中西文化碰撞的深刻影响 明清以来,中国与西方的交往逐渐增多,尤其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天朝上国的城门迎纳西方世 界。由此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冲击着古老的中国大地。在 《围城》中钱锺书先生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独具 慧眼的批判,对中西文化交融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目前还只能开窗,还不能开门,开窗是一定的,这是大势所 趋,人心所向,如果一下子把门窗齐打开,风太大,就引起伤风感冒,特别是对有些病人,就算只开窗,也会怕着凉, 正如一个密封的罐头,开盖之后,罐头里的肉一进空气,很快就要腐烂。” “纵观世界诸民族 、国家的历史,生逢文明冲撞,文化汇合和 自身民族历史的发展处于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 往往要肩负起双重的文化使命:一方面是学习外来的先进的文明,并将其精神疏导于全社会中来,另一方面是在 反省传统文化时,用全新的眼光视野,全新的价值观念去重构固有文明,使之获得新生和创造性的发展。”②《圈城》 中知识分子就是在这样的中西文化交汇的洪流中无所适从,渐渐地淡忘了自己的时代责任,没有履行其双重文化 使命,麻木地随波逐流。 1.文化交融下的自卑心理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资本主义新奇生活方式的传人,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对近代西方文化有着一种盲 目的崇拜,中国社会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都患着严重的精神疾病——崇洋媚 外,而这一表现的根源就是一种文化交融下的自卑心理。 在 《围城》中我们看不到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留学生知识分子的留学 目的与留学意义。留了学仿佛就有了资本, 游洋同于举业,留学意在镀金。不仅学 自然科学的学生要出国,就连专学中国文学的学生也要出国 “深造”,因为 “国文是土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③他们 “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 《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 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 生活尤其懒散”④,浪费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却成为毫无建树的 “游学生”。足可见这些所谓的留学生知识分子并没有 在文化交汇的洪流中找到 自身的价值追求,而是仅仅随着波澜盲 目地崇拜着。 正如方鸿渐所言:“现代的留学生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小说纵横 123 学可以摆脱这种 自卑心理,并非为了高深学问,出洋好 以董斜川与方逐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时代大发 比出痘子,出痞子,非出不可,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 展大变革的过程中认不清时代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