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衫面料舒适性的因子分析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应用大麻与棉交织生产衬衫面料顺应了市场需要, 其产品兼具了棉的柔软细腻, 麻的滑爽、吸湿排汗、抗菌卫生等服用性能。产品的规格设计与后整理是实现织物风格的关键。采用柔软抗皱整理可较好地提高麻棉交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和抗皱柔软性能。通过合理的工艺配置, 加强各工序的生产管理, 生产大麻服装用高档轻薄面料是可能的[8]。 线密度小的棉纱毛羽少、光洁、柔软、吸湿性好且抗静电,是衬衫面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高针距单面圆纬机只能编织相对较简单的花型,也可选择单针集圈或浮线组织,有利于提高布面的稳定性。预定形可使面料收缩均匀、面料平整、花纹清晰。尽管涤纶高收缩复合丝上色有时有色点,但涤棉双染还是能充分体现出衬衫面料花纹的精致[7]。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3.1透气性实验 实验根据标准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测定》,采用宁波纺织仪器厂生产的YG461 型中压透气仪进行测试.方法:采用YG461 型织物中压透气量仪,将试样夹持在试样圆台上,夹持时采用足够的张力使试样平整而不变形,为防止漏气在试样圆台上垫上垫圈,启动吸风机使空气通过试样,调节流量,使压力逐渐下降至规定值并稳定后,记录气流流量. 本实验仪器可根据织物品种选用相应的孔径,在稳流的情况下使实验织物两边的压差保持一定,测量空气的流量. 3.2 透湿性实验 GB/T l2704-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规定了织物透湿量的测试方法,包括吸湿法和蒸发法,本论文中选用蒸发法测量织物的透湿量.蒸发法测试原理:把盛有水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内质量的减少值来计算透湿量。 3.3 保暖性实验 实验根据标准GB11048-1989《纺织品保温性能实验方法》,采用南通三思、纺织科技有限生产的YG(B)606D 型平板式保温仪测试. 温度(20 ± 0.5)℃,相对湿度65% ± 2%. 利用SPSS软件对这些衬衫面料热湿舒适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1年01月13日—2011年01月18日 课题的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的购买准备实验的熟悉。 2011年02月20日—2011年03月14日 做实验,数据的测试,记录,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011年03月14日—2011年04月03日 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 2011年04月04日—2011年05月03日 毕业设计的撰写。 2011年05月04日—2011年05月12日 毕业论文的修改完善,定稿并上交毕业论文。 2011年05月13日—2011年05月22日 毕业论文评阅,准备答辩。 2011年05月23日—2011年06月03日 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判定。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D]2009,泰山学院服装系. [2]郭燕蕾 顾平.男士棉衬衫面料的手感测试与评价[J]. 国外丝绸,2009,24(5): 12-13,28.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0-34 张黎.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男衬衫领部形态及压力研究[D]2007,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 [6]王琦 李德亮 姜健.彩棉远红外丙纶衬衫面料的开发[J].棉纺织技术,2002,30(05):273-275 [7]安云记.纬编针织衬衫面料设计[J].针织工业,2010,(04) [8]姜凤琴 季英超.麻棉交织薄爽衬衫面料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7,35(10):46-47 [9]周献珠 熊伟 骆世杰.高质量衬衫面料对棉纱的特殊要求[N].纺织导报,2007,(07) [10]王革新 张渭源.夏季服装面料的舒适性研究[N].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 [11]Bunkyo-ku Shizuoka.Influence of size on Movement Adaptability of a Front-open shirt.J.Home econ.Jpn.2008,59 : 979~978,12 [12]G. Wang W. Zhang R. Postle and D. Phillips.Evaluating Wool Shirt Comfort with Wear Trials and the Forearm Test.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03 ,73: 113 [13]姜淑媛 于学智 陈志华.不同织物结构丝织物的舒适性研究[J].丝绸,2003,(07):40-41 [14]马芳 祖倚丹 惠红旗.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