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黄组织培养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 6月 阴 山学 刊 Jun.2010 第24卷 第2期 ⅥNSHANACADEMICJOURNAL Vo1.24 No.2 大黄组织培养研究 吉 继 雍 (包头市园林处 ,内蒙古 包头014010) 摘 要:本文利用大黄的种子与腋芽为材料对药用大黄研究,结合其实用价值探求专一性生根的最佳培 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大黄腋芽实现再生植株的方法,成功率较低 ,应不能把握外植体消毒灭茵的具 体时间而易受真菌和细菌侵染,此外,愈伤组织形成周期较长为25—30天。经实验探得:适宜大黄增殖与生 长的培养基为MS+0.2mg/LNAA +0.8mg/L6一BA+3%琼脂+6%蔗糖 ,PH5.8。利用药用大黄种子培育 形成的无菌苗,将其无茵苗转接于4组不同的生根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表明:1/4MS+0.4mg/LNAA+3%琼 脂+6%蔗糖为药用大黄生根的最佳的培养基配比,转接20天后平均植株高度7.0cm,平均根数 l2.5条,平 均根长3.2cm。 关键词:药用大黄;组织培养;培养基;无茵苗;外植体 中图分类号:Q949.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10)02—0045—02 l 引言 连作 ,需经4—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 、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 党参,黄连为前作。野生大黄采收加工常选择生长三年以上 药用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属植物 (Rheum.officinale 眈以)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 ,多年生草本,高2米。地 的植株,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挖。大黄的 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根茎肥大 药用部分根生长缓慢,双重条件决定获得野生大黄的周期相 粗壮,星萝 卜形 ,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故名为 “大 当长 。 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药用植物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 大黄性寒味苦,药性峻烈 ,素有 “将军”之称…。大黄含 民健康急需加强,环境污染 ,元计划的采挖,以及栽培药用植 有两种相反的成分一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 物技术和代价等难题而供应困难,仅奇缺的中药一百种以 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 上 。大黄早 以降压,排毒功效而著称,现已成功应用于多 泻。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 种疾病治疗中,远远不能满足医用需求。大黄作为一种供不 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L2】。 应求的特效中药材,需要另一种培养技术来满足其大规模种 早在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李当称之为 “将军”,在现 植的需求。 代医学中已成功被应用于二十类临床治疗中 】。具有泻下, 很多植物已成功的实现了原生质体培养生成再生植株, 活血,止血 ,抑菌,抗病毒及消除内毒素,抗肿瘤,提高免疫 但关于中药材的组织培养的报道却很少,培养技术不成熟。 力,降温,酶抑制,镇痛,利尿 ,泻下通便及破积行瘀等多重功 药用大黄以传统的种子繁殖或子芽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 ,繁 效。 殖率较低,且易病虫害的侵染而降低产量。2004年青海省 野生大黄,产在我国西部 、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 对野生大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初报 ,但结论不够完全成 寒山区,年平均气温约 10~C,年降水量500毫米,相对湿度 熟 ,不能指导科技化人工大规模投入生产 ]。实验过程将寻 50%一70%,无霜期90—130天。喜干旱凉爽气候,耐寒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