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6) 龟 胡萄 囊
段木栽培食药用茵 的三种竞争性杂菌
贺新生 王 茂 张媛媛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 院,四川绵 阳621010)
摘 要 报道 了段木栽培食药用菌生产 中的 3种常见竞争性 层 “黑灰”,颜色似青砖 瓦,故当地俗 “瓦灰霉”。被该菌覆盖后
杂 菌 ,包括 :nnulohspoxylonstygium(L6v.)Y.M.Ju,J.D.Rogers& 的银耳菌棒无法吸收水分 ,发病后的耳棒散发出酸味,银耳减
H.M.Hsieh,暗色环纹炭 团菌 ,银耳瓦灰霉病害 ;Chondrostereum 产 或绝 收。
purpureum(Pers.)Pouzar,esk6Myko1.13(1):17(1959),紫色软韧 该菌在椴木上先形成灰状子实体和孢子 ,主要以孢子的
革菌 ,韧革菌 、紫色革菌病害 ;Pycnoporussanguineus(L_)Mumll, 形态在银耳栽培场的地面土壤 、墙土及架棒 、菌棒皮层越冬 。
Bul1.Torreybot.Club31(8):421(1904),红密孔菌 ,红栓 菌病 害 。 传播方式 以孢子弹射为主 ,人工操作后人体 、衣物 、工具等也
对 3种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危害情况进行了描述,提供子实体 图片。 能传播孢子 ,在银耳整个生长期进行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关键词 暗色环纹炭 团菌 银耳瓦灰霉病害 紫色软韧革菌
最易发病 ,一旦局部 出现发病病症 ,整个耳堂甚至邻近的耳堂
红密孔菌
都会受到污染。发病率最高达 70%,接种孔被感染 的耳棒会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6—0055—02
绝收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 。
段木栽培银耳、黑木耳 、香菇、灵芝,由于对原料段木没有
进行灭菌处理就直接接种菌种 ,常常大量发生多种竞争性杂
菌 ,危害商业化生产 ,造成减产或绝收。这些杂菌种类达数十
种,文献报道 了银耳 “瓦灰霉病害”、“紫色革菌病害”、“红栓菌
病害”,并 引用 了相应物种 的拉丁学名[IH1,但是研究现有报道
文献对银耳 “瓦灰霉病害”病原菌 的鉴定有误 I1J删,对紫色革
菌 、红拴菌的学名的引用也存在误用 1-7[1,特别撰写此文予 以
修正 ,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照片 。
1 Annulohypoxylonstygium (L~v.)Y.MJu.
J.D.RogersH.M.Hsieh暗色环纹炭团菌 ,
银耳瓦灰霉病害
银耳是 四JII通江地区的主要林业经济作物 ,该地 区是我 图 1 暗色环纹炭 团菌 的子囊果、子囊 、子囊孢子形态
国优质银耳产 区,也是全 国段木栽培银耳 的主要产区。近 30 1-2:椴木上的子囊果 ,3—4:环纹状的子囊果 ,5:子囊 ;6:子囊孢子
多年发生一种炭团菌病害,当地生产者俗称 “瓦灰霉病害”,调 经形态学鉴定 ,该物种 的拉丁学名应该是 :Annulohy-
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为20%~70%,导致减产或绝收 ,严重危 poxylonstygium (IV.)Y.M.Ju,J.D.Rogers H.M.Hsieh,
害银耳椴木生产 【H‘。 Mycologia97(4):861(2005)var.stygium19H“,中文名称为暗色
2009年 5月在 四川通江县洛水河镇梓潼庙村的银耳椴 环纹炭团菌原变种 ,简称暗色环纹 炭团菌 “1。该物种 的分类
木上采集到瓦灰霉病害的 10余号标本。形态特征如图 1所示 , 学地位是 :炭角菌科 Xylariaceae,炭角菌 目Xylariales,炭角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