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民族研究 2008年第4期 (总第94期) ·117 ·
从 “那字地名和稻作习俗看
壮族和泰族的历史文化关系
— — 壮族文化语言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潘其旭
摘【 要】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 “那”
(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 “那… 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
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 当
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关键词】“那”字地名;稻作习俗;历史文化关系
作【 者】潘其旭,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95;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08)04—0117—007
StudyonHistoricalandCulturalRelationsbetweenZhuna gPeople
na dThaipeoplefrom “NaPlace-namesna dRiceCustoms
Pna Qixu
Abstract:Zhuang in ChinaandThaiin Thailnad.areengagedin ricecultivationsinceancient
times.Theynamepaddyfieldsas那“”or“纳”(na2).AtsomevillagesinhabitdebytheZhuangsnad
theThais,thereraemanyplace-nameswith “那”or“纳”(paddyfields),nadtheirword—buildingsnad
meaning ofthewordraethesame.Thereraesimilarwordsofricewiththericeagriculturalproduction
nadfoodprocessing,nadtheyformde theirownsystems.Therearesimilartraditionalfolkritualsna dbe—
liefsaboutriceproduction.
Keywords: “Na”place—names;ricecultivationcustoms ;ZhuangpeopleandThaipeople;historical
andelaltlaralrelations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 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 “那”(na2),
称稻、米、饭为 “考”(kau3)。[按:壮语南部方言称 “考”与泰语和老语相一致,壮语北部方言
称 “糇”h0u4,云南傣语称 “毫”xau4。从语音结构规律来看,显然 ka‘u3是最古老的,h0u4和
xau4是 “k”系和 “h”系的差异。]千百年来,在壮族和泰族民间,都流传着 “内南眉巴,内那眉
考”(mi1nam4.mi2pja1,nai1na2mi2kau3),意即 “水里有鱼 ,田里有稻”的俗语,过着 “饭稻羹
鱼”的生活。壮人常说: “今考眉巴,考麻不都。”(kinkau‘3mei2pja1,kau3ma1p06tu6。)意思是
“吃饭有鱼送 ,狗饭就不够 了”;泰人也有类似的说法:“艽u面1蜀 1,11LL1 £.”(kinkau3mi
plat,kau3meu2mai3mi1。)意即 “吃饭有鱼送 ,猫饭就没有 了”。反映了他们有着相同的生产方式
· l18 · 广西民族研究 2008年第4期 (总第 94期)
和生活模式。我们从 “那”(na2)字地名、稻作生产及相关词语和信仰习俗观念中,就可以观察到
壮族和泰族在历史文化上,有如 “贝依”(ffi。no:),意即兄弟、亲戚般的蜜切关系。
一 、 有许多带 “那”(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
在中国广西壮族聚居地区和泰 国农村许多地方,都分布有冠 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修订《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全文学习解读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CECS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 VIP
- 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课准备课课件1 湘科版[共16页].pptx VIP
- 《飞机上应急医疗》课件——现场包扎技术.pptx VIP
- 2023北京东城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SONY索尼 α7 II(ILCE-7M2)说明书.pdf VIP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新教师培训.ppt VIP
- 中职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PS(第1章)教学课件 高教版.ppt VIP
- 能源转化与利用教学课件.ppt VIP
- 2023北京朝阳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