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7Mar.16(9) .1289 .
I]}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的研究进展
郭志彩
(山东省I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Il盏沂 276002)
[关键词] 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茵素;青霉烯;碳青霉烯;31一内酰胺酶抑帝J弃J
[中图分类号] R09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9—1289—04
p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 菌与消化链球菌属 的活性优于头孢克洛 ,血药浓度与尿 中排
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口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共价键与 泄率亦高于头孢克洛 。
细胞壁合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 白(PBPs)结合而抑制细菌 1.2 第三代 口服头孢菌素 过去虽有多种第三代头孢菌素,
细胞壁的合成,选择性好,是最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半个 或因稳定性,或因吸收、生物利用度 问题,都需注射给药。直
多世纪来 ,在化学结构上 ,由青霉烷衍生物发展到氧青霉烷、 到8O年代末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拉拇酯问世,近年陆续上市
青霉烯、碳青霉烯、头孢烯、氧头孢烯、碳头孢烯乃至单环 8一 的有 6种。头孢地尼 (Cefdinir)抗 G 菌活性优于头孢克洛,
内酰胺;在来源上,产生菌由真菌发展到放线菌乃至细菌。而 对肠球菌亦有 中等程度 的抗菌作用 。头孢布烯(Ceftibutin)对
半合成与全合成p一内酰胺又有效地弥补了天然 p~内酰胺 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G 菌活性不如头孢克洛。二者抗
的缺陷;在抗菌作用上,由仅对 G 菌与少数G一菌有效发展 G一菌活性均与头孢克肟相似 ,口服吸收率高于头孢克洛。但
到对绝大多数细菌都有较强作用,并出现了抗菌作用以外的 受进食影响。头孢帕肟酯(Cefpodoxim proxetil)、头孢他美酯
生物活性。但 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性问题 日益严 (Cefetametpivoxil)、头孢托仑酯 (Cefditorenpivoxil)与头孢卡
重 ,并且成为全球性 问题 。在我 国,由于抗菌药物 的滥用 ,细 品酯 (Cefcapenepivoxil)为酯型前药,口服后在体 内被酯酶迅
菌耐药性问题更为严重。对 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以细 速水解成原药,Tma为2~3h,清除半衰期依次为 1.8。2.7,
菌产生p一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问题最为突出。由p一内 1.17与 1.12h。餐后吸收优于空腹 口服 。
酰胺酶抑制剂与 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即通 1.3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 头孢地秦(cefodizime)
过 p一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 了细菌产生 的p一内酰胺酶对 p一 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其特点是兼具免疫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作用,又使 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 低下的感染患者可同时发挥抗菌与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原有的抗菌作用。这是控制细菌产生酶耐药的有效新思路。 1.4 第四代头孢菌素 1992年开始陆续出现头孢匹罗 (ca.
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fopimme)、头孢匹肟 (cefepime)、头孢唑兰 (cefozopran)与头孢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瑟利(cefoselis)4种第四代头孢菌素。其结构特征是:①在主
头孢菌素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抗菌谱陆续扩展,对 核的7位连有 2一氨基噻唑一a一甲氧亚胺基 乙酰基侧链。
B一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已有 4O余种可供选用。第 ②3位存在的季胺基团与分子中的羟基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