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22卷 第 6期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01.22No.6
2004年 12月 JournalofQinghaiUniversity Dec.2O04
“4D技术在三江源 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应用
李强峰 ,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陵 712100;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
摘要 :介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以及 “4D”技术在三江源区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
的意义,制定监测原则、监测 内容及技术流程 ,并对其监测体 系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4D”技术 ;三江源 区;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8996(2004)06—0023—04
Applicationof4D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enviromentdynamic
monitorinthesourceofthethreerivers
LIQiang-feng ‘
(1.CollegeofForestry,NothwestSci—TcehUniversiytof
AgricultureandForestryShanxi,Yangling,Shanxi712100,China;
2.AgricuturenadAnimalHusbnadryCollege,QinghaiUniversiyt,Xining810003,China)
Abstract:Thepresentsituationofmanagingceologicalenvironmentnadthevaluesof4D tcehnologyine-
coIo calenrimmentdynamicmonitorinthesourceofhtethreerivers wereintroduced.Th emo nitoring
principles,themo nitoringcontents,nadhtetcehnologyprocdeure wereworkde out.Th epossabiliyt ofhte
mo nitoringsystem wasassayde also.
Keywords:“4Ddcehnology;htesourceofhtethreerivers;ceological enrimnment;dynamicmo nitoring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展,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进入应用化阶段,“4D”(DEM一数字高程模型、
DOQ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RG一数字栅格地图、DTI一数字专题信息)技术通过系列产品显示其优势,被
称为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遥感和 GIS集成技术l】.2]。 “4D”技术综合应用多种数据源,是精度高,动态
分析能力强,能为资源环境分析与动态监测提供新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自1995年起 ,美国地理调
查局 (USGS)在全美推行 4“D”技术。我国国家测绘局也 己将 “4D”产品纳入规模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
广。它具有极显著的特点:①以栅格数据结构为主,兼容矢量数据 ;②综合利用多种数据资源 ;③易于实
现多重信息的高精度空间配准与动态 比较及其综合利用-3j。本文 旨在利用 “3S”(Rs一遥感 、GPs_一全球
定位系统、GIs__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上的 4“D”技术,研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本底高精度动态监测技
术体系,为三江源区的生态治理提供新方法 、新思路。
1 三江源 区生态环境与治理现状
三江源区系指我国第一、第二大河长江 、黄河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的发源地 ,位于东经89~40~102。
20,北纬 31~4~36。15,雄居于青藏高原腹地 ,北依昆仑山,南靠唐古拉山,两条山脉的余支在三江源区
纵横交错 ,绵延数千公里 ,孕育了长江、黄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o(aipamp或apamp)(amp)Cl][ZnCl4]两体系中四个几何异构体的合成、结构解析以及量子化学计算.pdf
- ^99Tc^m-DTPA-DG正常动物分布与显像研究.pdf
- ^131I治疗Graves’病3个月甲低的原因分析.pdf
- ^137Cs示踪法研究坡度与土壤流失的关系.pdf
- ^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临床分析.pdf
- ^252Cf自发裂变源碎片中短寿命核测量的程序控制系统.pdf
- ±800kV特高压直流支柱瓷绝缘子的研制及应用.pdf
- Z向性能钢板的技术要求及选用.pdf
- Z源变频调速系统及其空间矢量PWM控制方法.pdf
- α-AMY同工酶的应用概况.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