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孔子的“文言”思想及其文学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7年第2期 姓 论 No.2,2O07 (总第202期) THENORTHERN F0RUM TotalNo.202 【中国古典诗学】 孔子的 l文‘‘言思想及其文学意义 赵 玉敏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研究孔子的言辞思想更容易接近其文学思想的核心。 “文言”是孔 子言辞思想的核心概念,它对内容上的规范性与形式上的审美性的双重要求,使孔子的 “文言”思想,不 仅为中国文学提供 了形式上可资借鉴的典范,同时,也在思想内容方面树立了 “雅正”的尺度。作为一种 自觉的文学思想,“文言”一词所包含的规范性与审美性的双重意味,奠定了孔子以及儒家文学思想政教性 与艺术性的统一诉求。 [关键词]孔子;文言;文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7)02—0010— 04 . 孔子文学思想研究是一个具有较多争议的话题,争议 一 、 孔子尚文的言辞思想与 “文言”概念的 的重点是孔子有没有文学思想。由于孔子与 《诗》的密切 提出 关系及其对 诗《》诸多创造性的见解,后世在追溯孔子文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 表·记》)。作为人类最基本 学思想时,往往以此为切人点。可是,文学说到底,它的 的交流工具,早在孔子之前,语言的问题便引起了人们 质料是语言,文学的问题不能无视这一基础性的观照角 广泛的注意。从殷墟甲骨文中的 “疾言,唯害”的刻辞 度。①当我们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孔子的言辞思想时,就 会发现,在作为概念的 “文学”还没有从 “历史”、 “哲 (《甲骨文合集》44o)到 《尚书》的 “昌言”、 “辞 尚体 学”中独立出来,文体意识远未自觉的春秋时代 ,孔子的 要”;从 《诗经》中的 “巧言”、 “德音”、 “辞辑、辞绎、 文学思想正是通过对语言问题的阐发来实现的。 辞顺”到叔孙豹的 “立德 、立功、立言”(《左传 ·襄公二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孔子对 “文”与 “言” 十四年》),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先孔时代人们那种潜在 之间关系的经典表述。这个命题实际隐含着这样的文化 的修辞实践意识和对语言问题的重视与思考。这种零星 信息,即在孔子看来 ,“言”有 无“文之言”与 “有文之 的语言经验到了 “信而好古”的孔子那里,被凝结成尚 言”的区别,而他所推崇的是 “有文之言”。“有文之言” 文的言辞思想。 孔子称之为 “文言”。 “文言”是孔子语言观的核心。从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载: “仲尼 日: 志《》有之: 原始社会文身习俗发展而来的 “文”的概念,先天就具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 有规范性与审美性 的原型意味。从这个角度说 ,所谓 行而不远。”在孔子看来, “言”能充分表现思想, “文” “文言”即实现了规范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语言。文学是语 能充分表现语言,因此,要实现语言的社会作用,就必 言的艺术,规范性和审美性,正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须重视言之 “文”。孔子的这种观点,在上博简 《孔子诗 在孔子的时代,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还是语言, 论》中被表述成 “文无隐言”。 “隐”,《论语 季·氏》载: 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或文学,因而,意识到语言 孔子日: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应具有规范性与审美性 ,不但 “是文学语言发展 的基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