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方性经验的文化基因——试论当代岭南文学的言说方式.pdfVIP

岭南地方性经验的文化基因——试论当代岭南文学的言说方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0卷第 8期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10No.8 2011年 8月 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Aug.2011 岭南地方性经验的文化基因 试论 当代岭南文学的言说方式 叶从容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岭南方言是构成岭南文学独特地方性经验 的重要文化基 因。地处强势方言区的岭南 文学创作深受当地方言的影响 ,形成 了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学言说方式,在风格 、形式、内容等方 面显现 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 “地方性经验”角度考察粤方言影响下的岭南文学语言策略 ,有助于 析 出岭南文学言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 关键词 :岭南方言;粤方言写作 ;地方性经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1)08—0075-05 岭南早有以方言入诗为文的传统,咸水歌、粤讴、白 榄、山歌以及多种地方戏等流传至今。梅县人黄遵宪 《人 境庐诗草》等诸多篇什就以客家山歌入诗,流露出浓郁的 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与国际接轨俨然成为一句时髦 客家风情;潮汕话方面,上世纪30年代,出现在报刊连载 的用语。然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全球化带上 的潮汕话小说 《长光里》,使用了众多的当地方言、土语, 合法、现代性的面具横扫一切时,地方性经验的析出更显 颇具地方特色;40年代,潮安的 《路报》、汕头的 《星华 日 紧迫。作为构成某种地方性文学经验的文化基因,方言的 报》等发表大量方言诗,后来还编成潮州方言诗集出版。 言说方式无疑值得充分关注。 较早的粤方言文学作品以惠阳人廖恩焘的粤语诗集 《嬉 方言写作在中国文坛并不新鲜。 《九尾龟》、《海上花 笑集》为代表,从者甚众。尤其20世纪40年代,欧阳山、 列传》等世纪初小说使用方言写作,给人独特印象,此后, 草明、符公望等纷纷拿出了粤方言文本,有些还产生较大 老舍的京味小说也以其独特语言风格引起关注。毛泽东 影响。其后,黄谷柳 《虾球传》、欧阳山 《三家巷》、陈残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赵树理等 《香飘四季》等小说承袭了这一传统,行文中精心穿插的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小说深受解放区文艺界好评。新中 方言成分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新时期以来,粤方言 国成立后强调的是两结合、三突出,在突出政治的同时并 写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使港澳地区方 没有对 “喜闻乐见”之外提出更多的形式要求。以方言写 言写作的传统迅速波及南粤,“白话”写作成为时尚,深受 作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兴起于新时期以后,至今方兴未艾。 市民阶层欢迎;另一方面,纯文学作家尝试揉人方言的创 最突出的莫过于韩少功的 《马桥词典》,通过对方言的普 作,并乐此不疲。如以 “小女人散文”名噪一时的都市散 通话诠释,展示了别具一格的方言写作魅力。 文创作,杨干华、张欣、张梅、洪三泰、王海玲、黄咏梅等的 收稿 日期 :2011·06—26 基金项 目:广东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规划项 目(09J一16);广州市社科联第十二次 (2010年)资助社科研究项 目 (10SKLY23);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 目(10A116) 作者简介:叶从容,广州大学副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76-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