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式钻井绞车升沉补偿系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0 2013 10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5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5-0620-05 DOI: 10.11698/PED.2013.05.18 半主动式钻井绞车升沉补偿系统 1 1, 2 1 1 黄鲁蒙 ,张彦廷 ,张磊 ,刘美英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2.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大学开放基金项目(GZKF-20102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X2013055 ) 摘要:为了简化海洋钻井绞车升沉补偿系统的结构、降低主动式绞车补偿系统的能耗,通过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建 模、内模 PID 鲁棒位移控制器设计等,设计了一种半主动式海洋钻井绞车升沉补偿系统,并通过非线性时域仿真与 石油勘探与开发 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系统结构设计实现了升沉补偿与自动送钻两种运动的解耦控制,降低了系统能耗。系 统建模时采用质量集中法和能量守恒原则对系统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外环大钩位移闭环与内环电机转速闭环的双层 控制方案,设计了外层内模 PID 鲁棒位移控制器,内模控制在模型匹配与模型失配情况下的稳态偏差均为零,滤波 器时间常数越小动态性能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的补偿率均在 90% 以上,补偿效果良好,系 统具有可行性。图8 参 14 关键词:钻井平台;绞车;升沉补偿;半主动式;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E52 文献标识码:A Semi-active drilling drawworks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1 1,2 1 1 Huang Lumeng , Zhang Yanting , Zhang Lei , Liu Meiying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55,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ocean drilling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ctive drawworks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a new type of semi-active drawworks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hrough structure design, system modeling and internal model PID robust displacement controller design. The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verified by non-linear time domai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he structure design realizes decoupling control of heave compensation and a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