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杨胜江等:某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143
某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杨胜江 ,江守恒 ,黄 盛 ,张熙乎
(1.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2.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结合坝陵河大桥东锚碇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技术,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根据
数值模拟分析。制定详尽地施工温控方案。采用掺加高效缓凝减水剂与粉煤灰双掺技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大幅度降低
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通过现场温度数据实时监控结果指导冷却循环降温及覆盖保温养护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防
止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信息化施工;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1U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64(20昕)ol一0142一
0 引言 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为: n=37.41VlPa, =45.3MPa。
坝陵河大桥为沪瑞国道是贵州省境内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混凝土坍落度120ram。
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为国家重点工程, 2 大体积温凝土有限元分析结果
由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承建,主跨 1088m。东锚碇为重力式 根据前期试验得到的水泥水化热数据、混凝土的各龄期绝
锚,锚碇总高度前侧为48m,后侧为71m,基础长71m,宽45.5m, 热温升数据、近两年气温数据等前提条件,以及施工工艺采用的
方量约为816841,为大体积混凝土。该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工作 分块分层方式(共分为4个块体38层如图1模型所示),根据混
由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接。 凝土浇筑厚度2m每层,层间每7d浇筑一次,按照月均温度取值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一般可达4o一80℃。由于约束 入模温度与环境温度。冷却水管间距 1.3m布置于各层底部,混
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升降温过程中均会引起温度应力剧烈变化 凝土缓凝时间24—3 ,风速 4Ir8。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分
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也可能由于降温速率过快造 析此混凝土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场变化与应力场变化,得到在
成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的出现,因此施工难度极大。特别是本 春季浇筑的各层混凝土的内部 z-眦为34.5℃左右,夏季的 z-眦
工程这样工期历时一年体量巨大的素混凝土结构。为确保施工 为58.4℃左右。水化温升峰值出现时间为浇筑后的3—4d。混
控温的安全可靠性,施工前优化配合比尽量降低水泥单位使用 凝土在降温速率为1.5~C/d情况下,各龄期产生的拉应力小于
量,应用有限元分析模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根据模拟分析结 同龄期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抗裂要求。
果计算混凝土内部可能产生的最大拉应力以验证结构裂缝控制
的安全度,据此制定测控温方案指导施工控制,施工中通过现场
温度数据实时监控结果指导冷却循环降温及覆盖保温养护工
作,做到信息化施工,从E述几方面试述温控过程。
1 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优化设计
锚块和散索鞍支墩基础混凝土设计等级C30,为降低水化
热温升,采取以下措施:
1.1 原材料选择
(1) 乌蒙山牌P.032.5水泥,28d水化热3 / 。
(2) 砂:自产的机制中砂,细度模数为2.49;
(3) 石子:自产石灰岩,两级配;
(4) 掺合料:安顺产政 粉煤灰;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措施
(5) 外加剂: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在配合比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
1.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度、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