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 卷 第2 期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Vol.3 No.2
2003 年 4 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Apr. 2003
发酵液的组成对纳滤分离谷氨酰胺的影响
李 春, 刘元帅, 李书良, 王晓琳, 曹竹安
(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北京100084)
摘 要:研究了谷氨酰胺发酵液中盐离子对纳滤分离提取谷氨酰铵的作用,系统地考察了操作温
度和发酵液组成对纳滤分离透过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纳滤分离时发酵液最佳稀释倍数和操作温度.
结果表明,二价阳离子通过改变膜面电荷密度对谷氨酸的透过特性产生很大影响,使其截留率降
低了 8%. 发酵液中较高浓度的(NH ) SO 使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截留率和透过通量明显降低,但
4 2 4
较高浓度的 NH Cl 影响较小,这体现了纳滤膜对不同离子排斥力的差异. 当发酵液稀释至谷氨酰
4
胺浓度为 1%,pH 调至7 时,发酵液中的其它盐离子和残糖因浓度较低而对纳滤分离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发酵液;谷氨酰胺;纳滤分离;盐离子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3)02−0130−05
1 前 言
谷氨酰胺(Gln)是谷氨酸(Glu) 的γ−羧基酰胺化的产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
显著的药理作用[1−3]. 谷氨酰胺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发酵法利用谷氨酸棒杆
菌(Cory nebacterium glutamicum)通过改变发酵条件实现谷氨酸向谷氨酰胺的进一步转化[4,5] ,是目
前谷氨酰胺生产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的发酵水平最高已经达到65 g/L ,与日
本味之素的发酵水平相当[3]. 目前谷氨酰胺分离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收率偏低,大量酸碱废液的
[6,7] ,因此,分离提取已
排放污染环境,同时还存在谷氨酰胺在离子交换柱上向谷氨酸转化的问题
成为制约谷氨酰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纳滤膜分离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水处理
等领域的各种分离、精制和浓缩过程[8−10]. 纳滤膜表面的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其截留分子量约
为 200~2000 ,并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 纳滤膜分离主要利用筛分效应以及离子与荷电膜之间
的Donnan 效应[11]. 为解决目前分离工艺收率低、酸碱污染、谷氨酰胺转化等问题,本课题组研究
了纳滤膜分离谷氨酰胺的提取工艺,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但是发酵液中大量盐离子的存在明
显影响纳滤分离谷氨酰胺的效率. 本工作研究了发酵液中各主要成份对纳滤分离谷氨酰胺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实验用试剂为L−谷氨酸(Mw=147.13 ,pI=3.24)和L−谷氨酰胺(Mw=146.15 ,pI=5.65).
谷氨酰胺发酵液由山东大学提供. 发酵液先经过离心除菌,然后用2 g/L 的活性炭脱色,所得
清液再进行纳滤分离. 处理后的发酵液主要含(%, ω) :谷氨酰胺 4 ,谷氨酸 1,残糖(葡萄糖)3 ,
(NH ) SO 4 ,NH Cl 3 ,MgSO 0.05 ,KH PO 0.25 ,K HPO 0.25.
4 2 4 4 4 2 4 2 4
收稿日期:2002−11−08 ,修回日期:2002−12−24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1BA708B0205)
作者简介:李春(1970−) ,男,山东省莱阳市人,博士后,副教授,生物化工专业,E-mail: lichun@.
2 期 李春等:发酵液的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