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年2月 and
SpectroscopySpectralAnalysis February,2009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乙酸锌催化合成
2,4-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反应机理
马 丹,王桂荣’j王延吉,赵新强
河北工业大学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
摘要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无水乙酸锌催化2,4一二氨基甲苯与碳酸二甲酯反应生成2,4一甲苯二氨基
甲酸甲酯的甲氧基羰基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碳酸二甲酯羰基碳上的氧与无水乙酸锌中的Zn2+配位形成
配合物,无水乙酸锌的结构由双齿型转变为单齿型,同时使DMC的羰基碳被活化。然后2,4一二氨基甲苯作
为亲核试剂,其氨基进攻配合物中碳酸二甲酯上被活化的羰基碳原子,发生甲氧基羰基化反应,配合物中的
Zn—o配位键断裂,生成2,4一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并使无水乙酸锌的结构重新回到双齿型。
关键词红外光谱;2,4一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无水乙酸锌;碳酸二甲酯;机理
中图分类号:0643.1;0657.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应合成TDC的催化剂时,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温和易控、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Ⅱ)c)是绿色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后处理简便且价廉易得等诸多优点。但目前尚未有对此反应
(TDI)的重要前体。而TDI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之一,
机理进行研究的报道。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无水乙酸
由聚氨酯制成的泡沫材料、弹性体、氨纶、合成革、粘合剂、 锌作催化剂,以碳酸二甲酯与2,4一二氨基甲苯为原料合成2,
涂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 4一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子、汽车及造纸等领域[1]。
目前,工业上采用光气法生产TDI,它以剧毒的光气为 1实验部分
原料、反应条件苛刻、污染严重且副产物盐酸腐蚀设备[2]。
因此,开发非光气法合成TDI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 1.1试剂与仪器
点,其中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的绿色合成TDI工艺是碳酸二 2,4一二氨基甲苯(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五
甲酯(DMC)和二氨基甲苯(TDA)反应合成TDC,然后Ⅱ)C联化工厂产品);碳酸二甲酯(唐山朝阳化工厂产品,纯度≥
再分解为TDI,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99.0%);二水合乙酸锌(分析纯,天津大学科威公司产品)。
将二水合乙酸锌放入坩埚,在110℃烘箱中干燥6h,得无水
% 弘
乙酸锌。
高压反应采用威海市金鑫石化设备厂生产的GSH-0.25
铲肌+。盅一9舯一。一 型高压釜。
常压反应装置由三口烧瓶、加热装置、N。钢瓶、导气管
等组成。加热装置采用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
器,加热介质为二甲基硅油。
争~争锄哪 1.2实验过程
“nuwun3 Nco 高压反应过程,将称量好的原料先后加入高压反应釜
内,安装好釜。加热并搅拌,在反应温度下反应指定时间后,
通冷却水降温,取出反应液。加热反应液至产物TDC溶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5二取代六氢三嗪2N硝基亚胺的合成和杀虫活性的测定.pdf
- 26二2′甲酚基2羟乙基氨甲基对甲酚合四锌Ⅱ促进DNA水解的研究.pdf
-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特生.pdf
- 100Hz~398MHz下苹果虎皮病果实电特性研究.pdf
- 100取向AlTi共掺杂ZnO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pdf
-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pdf
- 2008年汶川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引起的余震活动分析.pdf
-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pdf
-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的中长期加速矩释放AMR问题.pdf
- 2011年5月中国东北Mw57深震的非同寻常震源机制区域波形反演与成因探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