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盛元祜”.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诗盛元祜 浙江工业大学 肖瑞峰刘成国 一、从“下元”谈起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著名的“同光体”诗人兼诗论家陈衍在武昌与 沈曾植论诗时提出:“盖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桔 也”。①“三元说”由此得名。后来,沈曾植将此说略加修改,去掉盛唐的开 元,而换上南朝的元嘉,以元嘉、元和、元{;占作为诗之三关:“吾尝谓诗有元 桔、元和、元嘉三关,公于前二关均已通过,但着意通过第三关,自有解脱风 月在”。②以上两说侧重点不尽相同。“三元说”重在融贯唐宋,去其畛域; “三关说”则重在诗史的通变精神。但两说都将北宋哲宗元袼时期视为古 典诗歌史上创作成就最高、最值得学习模仿的三个黄金时代之一,却是一致 的。在唐代的开元和元和这两个时代里,大家辈出,佳作迭见,的确“郁乎 其盛”。至于北宋的元j右,问题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这里,让我们先 对元祜诗坛的创作业绩略作考察。 首先,从创作群体上来看,元{;占期间活跃在诗坛上的主要创作群体是以 苏轼为首的苏门诗人群。明代胡应麟曾指出,“宋世人才之盛,亡出庆历、 熙宁间,大都尽人欧、苏、王三氏门下”,而“鲁直自为江西初祖”。③从列出 的名单来看,胡应麟所谓的人才主要指的就是文学人才。“欧”即欧阳修, “苏”即苏轼,“王”即王安石。但到了元{;占年间,以欧阳修为首的北宋中叶 诗文革新的健将们大多已经谢世。如苏舜钦卒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李觏、王令卒于嘉裙四年(1059),梅尧臣卒于嘉{;占五年(1060),苏洵卒于治 平三年(1066),刘敞、郑獬卒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卒于熙宁五 个在北宋中期诗坛上曾经名噪一时、影响广泛的诗歌流派“西昆体”,其大 ①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沈曾植:《与金蓉镜太守论诗书》,《学术集林》卷三,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一117页。 ③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点校本。 ·195· 部分代表诗人也已经相继凋落,成为明日黄花。如晏殊卒于嘉裙元年 卒于治平三年(1066),蔡襄、胡宿卒于治平四年(1067),韩琦卒于熙宁八年 (1075),张先、曾公亮、陶弼卒于元丰元年(1078),赵忭、晁端友卒于元丰七 年(1084),王跬卒于元丰八年(1085),等等。至于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文 人群体,如方惟深、鲍慎由、俞紫芝兄弟、舒直等,虽然创作业绩不菲,但彼此 之间在创作上的联系比较松散,远远没有形成一个诗歌流派,所以随着元裙 元年王安石的去世,在诗坛上很快便被边缘化了。其中的一些诗人则因缘 际会,元{;占年间散人到了苏门诗人群体中,如蔡肇。这样,在整个元j;占年间, 独擅诗坛风骚的主要便是以苏轼兄弟为首的苏门诗人群体。他们凭借着元 祜更化的东风,相互荐引,彼此推挹,在元事占期间群聚汴京。其中包括陈师 道、黄庭坚、苏轼、苏辙、晁补之、张耒、李清臣、范纯仁、秦观、苏轼、李鹿、三 孔等。正如张宏生教授所指出的,这标志着“由欧阳修文人集团到苏轼文 人集团这一新老交替的过程已经完成”。① 当然,在苏门当中,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对诗坛发生重大影响的,是苏轼、 黄庭坚和陈师道。其他如苏辙、秦观、张耒、清江三孔等人,在整个宋代诗坛上只 能算是二三流的诗人,和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等宋代诗坛大家无法相比。所 以,我们姑且以苏轼、黄庭坚在此期间的创作为例,并结合他们在熙宁、元丰、绍 圣等阶段的创作,对这个所谓“下元”时期的诗歌创作予以分析。 苏轼(诗歌系年根据《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熙宁 元丰 元事占 绍圣以后 (1069—1077)(1078~1085)(1086--1093)(1094--1101) 唐宋诗举要(55首) 14/575 16/597 5/586 11/409 宋诗精华录(85首) 44/575 29/597 10/586 2/409 宋诗选注(19首) 7/575 7/597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