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造像及其精神内涵探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孔子造像及其精神内涵探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孔德平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有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子贡与其师孔子之间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经过 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以致两人较长时间不见面便 历代补充、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文 会互相想念。孔子临终前,格外想念子贡,急切盼望 化正统和思想基础。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 子贡的到来,等到“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 的代表,其影响力遍及古今中外。其以“仁”和“礼” 门,日:‘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②师 为主体的思想,至今还闪耀着光芒。 徒之间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鲁哀公十六年(前 与孔子及其思想日益受到推重相伴随,孑L子形 479)夏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岁,“葬鲁城北 像也成为中国历代重要的造像①题材。孔子造像历 泗上,弟子皆服(丧)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 史之久远、数量之富瞻、形式手法之多样、影响之广 ……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③在为其师结庐守 泛,在整个中国人物画史上,鲜有可比者。 墓的六年中,子贡出于对其师的思念,用楷木雕刻了 一、孔子造像缘起 孔子夫妇像。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是所知最早 孔子造像的出现,或出于历代帝王和社会祭祀 的孔子造像。④ 孔子、以孔子思想教化民众等需要,或出于弟子对老 师、后人对祖先的怀念。 东汉桓帝时(147q67),在苦县赖乡老子庙的 据传,孔子弟子子贡为了表达对其师的追思之 壁上曾画有《孔子像》⑤。光和元年(178),灵帝刘 宏置鸿都门学,并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⑥另 情,在为其师结庐守墓期间(前479一前474)曾作 ①“造像”一词开始主要指雕塑佛像,以后词义渐广,但也主要指雕塑像。《汉语大词典》(第十卷,上 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第905页)则将“造像”解释为“塑造物体形象”。本论文使用“造像”一词, 取其广义,包括画像、雕像、塑像等。“孔子造像”即指以绢、纸等材料绘画,以刻版刷印,以金属、泥、石、木等 材料雕或塑成的孔子形象,也包括画像石上的孔子形象。 ②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一九四四页。 ③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一九四五页。子贡,原文作 “子赣”。赣,通“贡”。 ④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曾为历代衍圣公的传家之宝,一直为孔子嫡系后裔所收藏。北宋建炎二年 (1128),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避金南下时随身携带,后置于衢州孔庙思鲁阎内供奉。明末兵乱,端友后人 又携此像南下,后复请回。现存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为宋代仿刻,通体黑褐色,形式古朴,人物自然端坐, 姿态静穆。孔子像高37.2厘米,下宽15.5厘米,身穿宽领宽袖长袍,双手合抱于胸前;头戴圆帽,帽口双边, 帽顶刻站方槽一周;孔子面部为圆长形,双目横长突出,高鼻合口,卷唇不露齿,唇上八字须,下垂三绺长须, 耳长外突。由于年代久远,雕像下端已经脱漆,微糠木心,周围亦有虫蛀痕迹。此像原藏浙江省博物馆,1959 年,曲阜文物部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筹办孔府复原陈列展,通过有关部门从浙江借回曲阜陈列,后藏 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由于不能断定此像仿刻于宋代的具体年代,我们尚不知当年孔端友所携是相传子贡 原件,还是仿刻之此像。如是后者,孔端友当时应该是知道的,而相关记载又为何避而不谈?如是前者,这件 仿刻雕像具体什么时间所仿,出于什么原因而仿,原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