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在固原县城(现原州区)西北55千米处。山体海拔
约l800米,属六盘山余脉,山体呈紫红、橙黄色,为新生代早第三纪始新统沉积岩,中粗
粒砂状结构,岩质疏松。山中峰峦叠翠,苍松挺拔。石窟开凿在南北长l800米、东西宽
700米的范围内,以洞窟的相对集中性分作八区,由南向北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
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和黑石沟,共有编号洞窟132个(加上附窟,实际约151
个窟)。寺口子河临窟区南界缓缓流过,向东北注入清水河。
北朝洞窟主要集中在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等区,保存较完好的有14、24、32、45、
46、5l等窟,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北魏晚期、西魏和北周。以下从窟室形制、题材布局和佛
像服饰三项内容列表归纳总结这三个阶段的洞窟特点。
~\ 内容 窟室形制 题材布局 佛像服饰
阶段\
北魏晚期 中心柱窟、三龛窟、无龛窟 多主尊、三佛 印度式和汉式两类。[1]
西魏 中心柱窟、三龛窟、无龛窟 多主尊、三佛 印度式和汉式上下结合
北周 中心柱窟、无龛窟,窟内有仿木结构 多主尊 印度式和汉式上下结合
陈悦新: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148 世界文化遗产亚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二J
须弥山石窟所在地固原,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黄土高原。地处陇山尾阊,六盘北
垂,六盘山东南一西北向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其主峰在固原县以南和尚铺附近,高达3500
米,[2]山势艰险陡峻。约汉代时设于此处的重要关隘——萧关,[3】是守卫关中京畿之地的北界
大门,关中居四关之中, “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4]清水河发源于六盘山北
麓,北流至中宁、中卫交界处人黄河,循清水河而上是这一带唯一的南北通道。在六盘山南
有泾河流至陕西,有葫芦河流至甘肃,最后均人渭河。
汉唐长安通凉州的北道驿程途经固原.这条路线即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大致路线由长安
都亭驿西北行,渡渭水至咸阳,继续西北行经礼泉、乾县、永寿达彬县,由彬县西北行循泾
水河谷而上,经长武人甘肃境内泾川抵平凉,再西北行进入宁夏境内,过汉萧关故城地区至
固原,沿清水河谷北行约九十里至石门关,折向西北至干盐池出宁夏,又西向达甘肃靖远,
在靖远沿黄河东岸西北行至景泰间渡黄河,而后由景泰直抵武威。长安抵凉州的这条驿道,
全程约l800里,其中固原距长安约800里。[5]石门关位置正与须弥山石窟在同一处,嘉靖
《固原州志》日: “须弥山,在州北九十里,上有古寺,松柏桃李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6]
固原依山据水的地理形势,使其自古为军事交通要冲, “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
“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7]
固原属“禹贡雍州之域”,[8]春秋战国时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9]秦统一中国,废封
建,改置郡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即今固原县内
城。《水经注》记高平川水(今清水河) “东北流,径高平县故城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置安
在原州设置总管府,隋大业三年(607年)府废为平凉郡。[13]唐代原州曾陷于吐蕃,又为宋
夏两国交战的必争之地,明代“总陕西三边军务”,[14]成为一个在北方防务中举足轻重的军事
要镇。固原的历史发展伴随着强烈的军事特征,因“迫近戎狄”,其风俗“修习战备,高上气
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15]
先秦时期戎族曾广泛地活动于固原地区,汉代在固原境内的县名如乌氏、朝那、月支道
等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关系,西汉设置的管理归顺少数民族的地方机构四大“属国”之
一——安定属国,包括有固原地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固原更成为多民族迁徙融合的大舞
台。十六国时期固原先后属于匈奴、羯、氐、羌、大夏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前赵、后赵、前秦、
后秦、赫连夏政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