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鲁番学研究
麦积炳灵早期半偏袒袈裟西渐高昌
——兼谈吐峪沟44窟的时代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夏朗云
前言
在佛教造像中,袈裟的穿着形式是重要的特征因素,主要有偏袒、通肩、双领下垂三种。但在偏袒袈裟这
种形式中还特别派生出了右肩搭一角,或搭右肩然后绕右臂外侧或前侧包裹状下垂于肘下后,再披上左肩的
袈裟形式,笔者认为可称之为半偏袒袈裟或半袒服袈裟。
本文之前已有学者著文认为半偏袒袈裟是袈裟“民族化”的产物,认为双领下垂式袈裟是这种民族化袈
裟的结果,半偏袒袈裟是其过渡阶段①。
因此,其文中似认为:半偏祖袈裟产生于中国,是中国对印度原偏袒袈裟形式改造的结果。那么,笔者
继而认为,既然双领下垂式袈裟较早地出现于中国东土(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汉式袈裟),那么其前面过渡阶段
的半偏袒袈裟似也应是在中国东土汉文化中产生的。因此,如果东土汉文化周边地区在以后出现了这种半
偏袒袈裟形象,当是受到了中国东土汉地佛教文化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具体谈一谈半偏袒袈裟因素由中国
东土向西传播的某些主要迹象。
我们在炳灵寺、麦积山、河西地区、西域东部的古高昌地区和其他地区所认识到的半偏袒袈裟现象,均可
说明情况确实如此:存在于东方佛教文化中的半偏袒袈裟,在5世纪西渐西域。
首先,从西域东部的吐鲁番地区最早所出现的古高昌时期半偏袒袈裟艺术谈起,看半偏袒袈裟的来龙去
脉,从而彰显古代吐鲁番地区在佛教文化东传西渐交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一、吐鲁番吐峪沟44窟之半偏袒袈裟
窟中有较明显的几处半偏袒袈裟的形象。
1.正、左、右壁千佛擘i画中部各有一铺一佛二菩萨,其主佛身着半偏袒袈裟。
2.千佛壁画中亦杂有半偏袒袈裟的形式。
这种着半偏袒袈裟的干佛小像,其面部、胸部、右臂部的身体裸露部分,多数曾在后来的伊斯兰教对佛教
的冲击中,被人为剜掉。因其右肩部和右腋下保留了少许袈裟痕迹,其左胸部袈裟领缘亦呈下垂状,且留下
的切割痕多下垂,以致有些佛的形象在被破坏后,模糊地类似于双领下垂式袈裟。但实际上此窟未见有双领
下垂式袈裟的千佛形象。过去,有论著②认为此窟千佛中有双领下垂式袈裟,是识图上的错误,也会造成对
此窟时代判断上的滞后,因为双领下垂式袈裟的出现在时间上要略晚一些。
在前壁右上部,仍保留有2身未曾遭破坏的千佛个体,均为着半偏袒袈裟形式,显现出完整的形象,可帮
助我们识别那些误被认为是双领下垂式袈裟的千佛个体。
3.窟门甬道右壁上,至少可辨3身着半偏袒袈裟的供养僧人壁画形象。
274
考古与自然科学编
麦积炳灵早期半偏袒袈裟西渐高昌
——兼谈吐峪沟44窟的时代
有学者可能认为甬道上供养人壁画是重修的③,或许是没有注意到窟内已有着半偏袒袈裟的形象而觉
得是另类的结果。因为,从层位上看,并没有显示出大面的层位叠压关系迹象,也未见与此供养人相对应的
窟内应有的许多重修的迹象,所以,此窟门右侧甬道上的供养僧人形象(以及其对面的俗家供养人的形象)似
更应被看作始建窟时供养人的形象(即使供养人是后绘的,窟内某处还有笔者未发现的简单修补痕迹,但因
窟内另有许多证据,也不影响本文论证)。
以上从壁画主尊、千佛和供养人形象上可知,吐鲁番吐峪沟第44窟,其半偏袒袈裟形象是窟中较主要的
袈裟着装形式。
这种袈裟形式,作为此窟中的重要造型而出现,当有一个来源问题。
古代吐鲁番地区佛教兴盛,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地位,因此,我们就应该向它的周边,主要是在其
东、西方,考察半偏袒袈裟,以找到吐鲁番在半偏袒袈裟传播路径上所处的位置。因此可在吐鲁番以西的新
疆其他地区、印度以及其他中亚地区寻找,并向吐鲁番以东的河西地区及其以东的古河州、古秦州甚至更远
的东方地区寻找因素。
二、吐峪沟石窟以西其他国外中亚地区和印度的较早佛教遗物中未发现半偏袒袈裟的形象
目前,在其他国外中亚地区和印度的佛教遗物中,基本未发现本文上述所定义的半偏袒袈裟形象,更未
发现比5世纪早或比5世纪中叶早的半偏袒袈裟的形象。是否真正没有,也不一定,即使有,似乎也极少,不
会形成当地的楷模而向外传播。或者假设说,也许零星根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重洲FT-7800R中文完整版操作手册(装订版).pdf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 案例知识点 总结记忆口诀 顺口溜 联想记忆方法.docx VIP
-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ppt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评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分析.pdf VIP
- 转体施工跨既有线评审方案.docx VIP
- 2024年延长石油集团笔试题目含答案.docx VIP
- 精神科常见疾病的护理ppt.pptx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自编题目.doc VIP
- 2025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