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 学 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词语考辨
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词语考辨
四川师范大学 王启涛
本文以唐长孺先生主编的图录本《吐鲁番出土文书》四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和陈国灿、刘永增先生
主编的图录本《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所刊载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原卷图片
为依据,识读和诠释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有关疑难词语共计十条。这些词条是:阿婆、白疏、It,列、的亲、寒盗、
行布、行良、泠漏、胜常、注子。这些词语或未被《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收录;或虽然
收录,但漏释有关义项;或对其诠释有误;或虽有诠释但无语例;或虽有释义,但是几说并存,缺乏判断取舍。
这些词语中有一些还是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公案。本文对这些词语的训释力求考证翔实,证
据充分。对其词义进行探源溯流,求其汇通。对前贤时彦在一些词语的训释个案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和
判断。同时,从词汇史角度对一些词义的演变(包括常用词、术语词)、新的构词法以及词汇系统的变化(包括
词汇语法化、词汇双音化)进行分析。同时,尽量将词汇意义的变化置于当时广阔的人文、历史、地理背景之
中,寻求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诸方面探求词义变化的原因和轨迹。
【阿婆】
“月别斋日共众人斋 合众阿婆等至 内,各出大麦 十月内,各与秋贰 众阿婆等中有身亡 ,麦
无物作信,共阿郎、阿婆作信,子大惭愧在,次鼠仁有一个女一岁,鼠仁生活,日日不离作,取能养活身,更
洛州致西州阿婆家书》(2一172):“不审阿婆、南平、阿祝、祝母大兄等尊体起居。”72TAM201:33《唐成
亨五年(674))L为阿婆录在生及亡没所修功德牒》(3—259):“右阿婆生存及亡没,所修功德件录条目如左。”
按:敦煌文书P.2305({解座文汇抄》:“或即晨登宝殿,或时夜礼慈尊。镇闻妙法,常历耳根。到彼永超生
死,因兹渐得佛身。日晚且须归去,阿婆屋里干嗔。”张涌泉先生注:“孙楷第云:‘阿婆者,六朝以来流俗人称
年长妇人之词……此文阿婆似指听者之妇。盖尊之日阿婆,犹近世称人妻为太太。’项楚从孙说,而谓阿婆犹
今语之老婆。阿为语助,阿婆并无尊之之意。蒋礼鸿指出俗讲听众本兼有男妇,此阿婆似为夫母之称。按:
以上三说不知孰是,录之以俟采择。”①张师的审慎是对的。我们考察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发现蒋礼鸿先生的
讲法可采。请比较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4532号和北京图书馆的8259号文书,即为翟奉达当年所写各种经
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4532号所藏为写经的前半部分。其题记载:“《佛说阿无常经》等七卷,为亡母追福,
每斋一卷。”而《佛说无常经》尾题:“显德五年次戊午,三月一日夜,家母阿婆马氏身故,至七日开七斋。夫检
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翟奉达忆念敬写无常经一卷。敬画宝髻如来佛一铺。每七至三周年,每斋写经一卷追福。
愿阿娘托影神游,往生好处。误萝三途之灾,永充供养。”又比较天津藏(编号4532)《佛说水月光观音菩萨
经》:“十四日二七斋追福供养,愿神生净土,莫落三途之难,马氏承受福田。”又下写《佛说咒魅经》后题记:“廿
93
吐鲁番学研究
一日三七斋,以家母马氏追福,写经功德,一一领受福田,永充供养。”再下写《佛说天请问经》后题记:“廿八日
是四七斋,愿以家母马氏作福,一以见到目前,灾障消灭,领受福田,一心供养。”而北京图书馆所藏的部分为
五七以后的写经(编号8259冈44)翟奉行抄写佛经。其中《佛说阎罗王授记经》题记:“四月五日五七斋写此
经,以阿婊马氏追福,阎罗天子以作证明,领受写经功德,生于快乐处也。”又《佛说诸童子经》题记:“四月十二
日是六其斋,追福写此经。马氏一以领受写经功德,愿生于善处,一心供养。”《般若多心经》题记:“四月十九
日是收七斋,写此经一卷,以马氏追福,生于好处,遇善知识,长逢善和属,永充供养。翟奉达为母马氏写经卷
至此终。”可见,在敦煌文书中,“家母阿婆马氏”并举,则“阿婆”即“家母马氏”也②。
综考敦煌吐鲁番文书,“阿”往往用于长辈居多。如“阿郎”,指父亲。司马光《书仪·家书》:“古人谓父为
无物作信,共阿郎、阿婆作信,子大惭愧在,次鼠仁有一个女一岁,鼠仁生活,日日不离作,取能养活身,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