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pdfVIP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 李延祥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 100083) 陈建立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朱延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摘要:本文报告了对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喜鹊沟、代黄山的考察及对塔布敖包等遗 址的再考察的发现,初步实现了对该地区古代矿冶遗址研究考察由点到面的突破,考 察成果及后续的实验室研究将对揭示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生产力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考察资料显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先民在利用林西大井古铜矿的同时,还对其 他矿点进行了开发。以林西大井古铜矿为主要矿产原料供应地,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 可能存在一个青铜冶铸技术网络,这一网络的存在对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早期发展和扩 张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夏家店上层文化。古矿冶遗址 现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结果显示,辽西地区至迟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经进入 青铜时代,并经历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个典型的青铜文化。夏家店 上层文化尤以大量使用青铜器而著称。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作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 “龙兴”之地,其丰富的铜锡矿产资源为该文化的兴起和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林西县 大井子古铜矿¨.2】、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旧1的发掘和研究为揭示辽西地区的早期 青铜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在时空两方面锁定了两个关键的定位点。 鉴于辽西地区在中国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以及青铜冶金技术 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有必要对辽西地区的早期青铜冶金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承蒙国家文物局“中原及北方地区早期古矿冶遗址考察研究”项目的支持,课题 组在各地文博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于2005年开展了对辽西地区部分旗县的早期古 矿冶遗址的考察。本文所报告的仅是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的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采 矿遗址、林西县井沟子代黄山冶炼遗址、翁牛特旗头分地冶炼遗址考察成果以及 对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的复查情况。本次考察还 获得了克什克腾、林西等旗县其他早期矿冶遗址的线索,附带考察了汉唐辽金时 期的冶炼遗址。 · 国家文物局.中原及北方地区早期古矿冶遗址考察研究.项目编号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87· / k. / 巴彦查1:疑 2 (1 7 、7 ‘\鸲拉苏台Ⅵ 舛:乡一\./l 尔 边. 图例 I.大井古铜矿遗址 2.喜鹊沟采矿遗址 3.代黄山冶炼遗址 4.塔布放包冶炼避 5.头分地冶炼遗址 6.龙头山遗址 7.柳条沟遗址 图l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古矿冶遗址分布示意图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古矿冶遗址见图1。 1.喜鹊沟采矿遗址 位于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苏木喜鹊沟沟口,由克什克腾旗博物馆馆长刘志一 先生等普查发现,并作过简短报道,指出遗址海拔高度为l475m,面积约4km2,有铜矿 坑5处,其中1号和3号存有坑道遗迹,并在3号采坑地表采集到亚腰形石锤及陶器残 片,判定其当与林西大井古铜矿属同一夏家店上层文化HJ。《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卷 也注录了该遗址,谓其位于赤峰市克旗达来诺日镇官地嘎查北1.8km的喜鹊沟沟口,有 古矿坑5个,直径3一lOre,深3—4m。其中三处有坑道,采集有亚腰石锤等∞J。 本课题组在刘志一的引导下顺利抵达喜鹊沟沟口,发现古代采矿遗址已经遭到现 代探矿者的破坏(图2),但两处主要的古采坑及其废弃尾矿堆积尚存,基本上能够反 映古代开采的面貌及文化内涵。 幸存的两处采矿遗迹彼此相邻,一处以古矿坑为主,另一处以古尾矿堆积扇面 为主。 古矿坑尾部已被淤平,现长有一棵高约4m的榆树,顶部显露开掘迹象(图3), 88 文化遣产任矿科复发展萤甄”记会沦文靠 其底滞尚仔指…顶办向的侧向采洞f巨4)鉴于遗址所处的11l坡上联浅薄仪能牛 K小草.,{矿坑L能K…hI∞I数rF^米内唯的怖树,曩明-‘∥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