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二里头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历史学考察.pdfVIP

偃师二里头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历史学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偃师二里头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历史学考察 宋镇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本文打算就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规划建制方面显现的一些重要特 质,作一历史学考察。 一、四合院式外朝宫室建制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前期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后期扩大到300万平方米,中部 发现二纵二横主干大道4条,道路之间是宫城所在,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城 建于三期,四期又有扩大,如宫城外南部又新筑了一道夯土墙,已探明长度超过200 米…。宫城内外先后发现30余座大小不同的夯土建筑基址,形制分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大的长、宽各约100米,小的长、宽各20至50米不等旧J。本文所要讨论者,主要为宫 城内编号1~9号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中的几座,它们置于宫城内道路及中央大广场之 两侧,分布为东西两区,西区有1、7、8、9号基址,大致位置在宫城的西南部,东区 有2、3、4、5、6号基址,在宫城的东部偏中位置¨1。 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度地立邑规划建制中,作为上层贵族统治集团日常生活和发号施 令之所,多以主次相间、大小有序的建筑群体的搭配组合,呈四合院形制,占据邑中 显位。 上古时期贵族统治集团Et常生活、治事、飨食、祭祀所在的建筑群体之称名,在文 献中有所记述。《世本·作篇》云:“禹作宫室。”《论语·泰伯》云:“(禹)卑宫室而 尽力乎沟洫。”《越绝书》云:“禹穴之时……治为宫室。”《穆天子传》云:“以观夏后 启之所居,乃口于启室。”《史记·龟策列传》云:“桀为瓦室。”《晏子春秋·谏下》 云:“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琼室玉门。”《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云:“桀 作璇室象廊。”夏代贵族统治集团日常生活或治事朝堂,文献中通常用“宫室”命名。 此外,《竹书纪年》云:“夏桀作倾宫瑶台。”《左传·昭公四年》云:“夏启有钧 台之享。”《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归藏》佚文:“昔者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 台,枚占皋陶日:不吉。”《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归藏》佚文:“昔者夏后启筮: 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璇台,于水之阳。”[43《列女传》云:“夏桀造琼台、瑶室。”《淮 偃师二里头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的历史学考察 ·79 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容台振而掩覆”,高诱注:“容台,行礼容之台”。瑶 台、钧台、璇台、琼台或容台,也是飨食、治事或祭祀性建筑称名之一类。 宫室或又称大室、世室。《竹书纪年》云:“夏后有事于太室。”《毂梁传·文公十 三年》云:“大室犹世室也。”《考工记·匠人》云:“夏后氏世室”,郑氏注:“世室 者,宗庙也”。“大(太)室”、“世室”又有称“重屋”或“明堂”者。戴震《明堂 考》云:“王者而后有明堂,其制盖起于古远,夏日世室,殷日重屋,周日明堂,三代 相应,异名同实。”《考工记·匠人》云:“殷人重屋,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 屋”,郑玄注:“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又云:“四阿,若今四注屋。重屋, 复笮也”。所渭重屋在建筑学上是指四面坡屋顶带两重防雨房檐形制的建筑物。 《礼 记·月令》云:“天子居明堂。”《礼记·明堂位》云:“朝诸侯于明堂。”蔡邕《明堂 月令章句》指出,“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 中”。《三辅黄图》卷五《明堂》云:“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 戴震亦谓“明堂在国之阳,祀五帝、听朔、会同诸侯,大政在焉。”阮元《挈经室初 集》卷三《明堂论》云:“粤唯上古水土荒沉,槽穴犹在,政教朴略,宫室未兴,神农 氏作始为帝宫,上圆下方,重盖以茅,外环以水,足以御寒暑,待风雨,实唯明堂之 始。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是故祀上帝则于是,祭先祖则于是,朝诸侯则于是, 养老尊贤教国子则于是,飨射献俘馘则于是,治天文告朔则于是,抑且天子寝食恒于 是,此古之明堂也。”“宫室”、“世室”、“大(太)室”、“重屋”、“明堂”、“瓦室”、 “琼室玉门”、“璇室象廊”、“琼台瑶室”、“倾宫瑶台”、“钧台”、“璇台”、“容台”之 类的称名,在指属贵族统治集团El常生活、治事、飨食或祭祀朝堂的同时,又揭示出有 关建筑群的形体结构、组合配置、规模性质及建材档次。 建筑的形体概念,在中国上古时代还有称为“个”的,如《礼记·月令》云:“天 子居玄堂左个”,郑氏注:“玄堂左个,北堂西偏也”。《吕氏春秋·孟春纪》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