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pdf

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 ASTUDY CURRICULMDESIGNOF THEGENERAL EDUCATIONIN ZHEJIANG UNIVERSITY:THEANGLE OF SOClAI-CHANGE 作者姓名:孙增娟 Name:Sun Zengjuan 指导教师:吴民祥 Tutor:Wu Minxiang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Major:Education Theory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College Normal of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__■■■●1I 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寅 ——以浙江大学为例 摘要 人的全面垃展是大学教育能够自我发展的逻辑基础,也是大学通识教育课 程设置的重要体现。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影响 较大,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被挤压,甚至被“异化”。如 何回归大学的育人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学通识教育是解决途 径之一。每一次社会变迁都会引起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设置围绕培 养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人力资源。 论文将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置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以 浙江大学为个案,考察社会变迁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所产生的影响,力图 揭示社会变迁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通 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进的建议。 论文的导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部分“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论述了民国时期的大学通才 教育,探讨通才教育实施的社会背景,不仅有外来的因素影响.中国高等教育 内部的变化也促成了通才教育的实施。 第二部分“20世纪;O一70年代通识教育的失落”.阐述了20世纪;0至70 年代,在全面学习苏联的环境下,大学实施专才教育,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 中国对建设人才的急需,但背离了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导致通识教育的失 落,造成了消极后果。 第三部分“20世纪80—90年代通识教育之追求”,围绕改革开放至90年 代束中国社会笈生的变化对人才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大学在反思专才教育弊端 的基础上,提倡文化素质教育,

文档评论(0)

wwqq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